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2.1 休闲农业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2 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2.1 南平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2.1.1 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2.1.2 南平市休闲农业规模及其对南平地区农业经济的贡献 | 第24-25页 |
2.2 南平市休闲农业与当地企业间联系 | 第25页 |
2.3 南平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引导力 | 第25-27页 |
2.3.1 国家政策对南平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推进 | 第25-26页 |
2.3.2 南平市政府的具体推动作用 | 第26-27页 |
2.4 南平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瓶颈 | 第27-29页 |
2.4.1 休闲农业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不够全面 | 第27页 |
2.4.2 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特色不够鲜明 | 第27-28页 |
2.4.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8页 |
2.4.4 旅游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 | 第28页 |
2.4.5 季节因素是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测度 | 第31-40页 |
3.1 南平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及形成机制 | 第31页 |
3.2 休闲农业的集聚效应分析 | 第31-33页 |
3.2.1 企业角度 | 第31-32页 |
3.2.2 消费者角度 | 第32页 |
3.2.3 农民、政府和学者角度 | 第32-33页 |
3.3 产业集聚度测度方法的比较和筛选 | 第33-35页 |
3.3.1 行业集中度 | 第33-34页 |
3.3.2 区位熵 | 第34页 |
3.3.3 空间基尼系数 | 第34页 |
3.3.4 新E-G指数 | 第34-35页 |
3.4 南平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测算 | 第35-39页 |
3.4.1 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 | 第35-38页 |
3.4.2 南平市各地区休闲农业产业区位熵 | 第38-39页 |
3.5 南平市各地区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探讨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南平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40-51页 |
4.1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 第40-42页 |
4.1.1 空间效应的介绍 | 第40页 |
4.1.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第40-41页 |
4.1.3 空间计量模型的类型 | 第41-42页 |
4.2 数据模型、确定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4.2.2 变量选择 | 第42-43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4.3.3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 | 第44-49页 |
4.4 小结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5.1 结论 | 第5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5.2.1 南平政府应加快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 第51-52页 |
5.2.2 与邻近地区协作互补,形成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 第52页 |
5.2.3 注重行业监管与引导,完善数据统计工作 | 第52页 |
5.2.4 强化管理和人员培养提高 | 第52-53页 |
5.2.5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的环境 | 第53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