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农场论文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以果蔬类农场为例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1 绪论第15-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1 理论意义第16页
        1.2.2 实践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2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2页
    1.4 内容框架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1.7 创新与不足第25-26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6-3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6-29页
        2.1.1 现代农业第26-27页
        2.1.2 家庭农场第27-28页
        2.1.3 经营规模第28页
        2.1.4 规模效率第28-2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9-33页
        2.2.1 农户行为理论第29-30页
        2.2.2 制度变迁理论第30页
        2.2.3 生产理论第30-31页
        2.2.4 技术效率理论第31页
        2.2.5 规模经济理论第31-33页
3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效率及发展现状分析第33-47页
    3.1 福州市农业发展总体概况第33-34页
    3.2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现状分析第34-36页
        3.2.1 农场土地种植规模现状分析第34页
        3.2.2 农场劳动力生产规模现状分析第34-35页
        3.2.3 农场资金投入规模现状分析第35-36页
    3.3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现状分析第36-38页
        3.3.1 农场土地种植效率现状分析第36-37页
        3.3.2 农场劳动力生产效率现状分析第37页
        3.3.3 农场资金投入效率现状分析第37-38页
    3.4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现状分析第38-47页
        3.4.1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的认定标准第39页
        3.4.2 福州市家庭农场的经营数量和注册情况第39-40页
        3.4.3 福州市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第40-41页
        3.4.4 福州市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第41-42页
        3.4.5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的政策扶持情况第42-43页
        3.4.6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的存在问题第43-47页
4 基于DEA模型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实证分析第47-63页
    4.1 DEA模型简介第47-49页
        4.1.1 CCR模型与BCC模型第47-49页
        4.1.2 超效率DEA模型第49页
    4.2 指标的选取及说明第49-51页
        4.2.1 投入指标的选取第49-50页
        4.2.2 产出指标的选取第50页
        4.2.3 果蔬类家庭农场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情况第50-51页
    4.3 果蔬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第51-57页
        4.3.1 农场综合技术效率分析第54-55页
        4.3.2 农场纯技术效率分析第55-56页
        4.3.3 农场规模效率分析第56-57页
        4.3.4 农场规模效益分析第57页
    4.4 果蔬类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的确定——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第57-60页
        4.4.1 超效率DEA的测算第57-59页
        4.4.2 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的确定第59-60页
    4.5 果蔬类家庭农场最优规模区间的确定第60-63页
        4.5.1 农场最优规模区间效率的对比第60-61页
        4.5.2 农场最优规模区间的确定第61-63页
5 基于Tobit模型福州市家庭农场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63-76页
    5.1 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第63-66页
        5.1.1 农场主个人特征因素第63-64页
        5.1.2 农场主家庭特征因素第64-65页
        5.1.3 农场特征因素第65-66页
    5.2 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Tobit回归模型第66-76页
        5.2.1 Tobit回归模型简介第66-67页
        5.2.2 变量的选择第67-68页
        5.2.3 数据描述说明及预期影响第68-70页
        5.2.4 模型一次回归结果第70-71页
        5.2.5 模型结果不显著的影响变量原因分析第71-73页
        5.2.6 模型二次回归结果第73-74页
        5.2.7 模型结果显著的影响变量原因分析第74-76页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76-84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6.2 政策建议第77-84页
        6.2.1 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地区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第78-79页
        6.2.2 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第79-80页
        6.2.3 加大农技推广,提高农场生产技术水平第80页
        6.2.4 加强农户综合素质和农业技能培训第80-81页
        6.2.5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81页
        6.2.6 发挥示范农场带头作用第81-82页
        6.2.7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第82-83页
        6.2.8 发展具有福州特色品牌的现代农场第83-84页
7 结语与展望第84-85页
    7.1 结语第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附录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授粉对‘琯溪蜜柚果心汁胞次生壁木质素合成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南平市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度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