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丰度变化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危害第13-15页
        1.1.1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第14页
        1.1.2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第14-15页
        1.1.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5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方法第15-17页
        1.2.1 物理方法第16-17页
        1.2.2 化学方法第17页
    1.3 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第17-19页
        1.3.1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机理及效果第18页
        1.3.2 微生物修复技术机理及效果第18-19页
    1.4 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第19-21页
        1.4.1 水生植物凤眼莲第20页
        1.4.2 凤眼莲-微生物联合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29页
第二章 四种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微生物丰度变化研究第29-49页
    引言第29页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9-35页
        2.1.1 供试植物第29-30页
        2.1.2 供试装置第30-31页
        2.1.3 供试富营养化水体第31页
        2.1.4 试验设计第31-32页
        2.1.5 水体NO_3~--N、NH_4~+-N、NO_2~--N、TN浓度测定方法第32页
        2.1.6 样品处理和总DNA的提取第32-33页
        2.1.7 反硝化细菌功能基因PCR扩增第33-34页
        2.1.8 qPCR分析第34-35页
        2.1.9 统计方法第35页
    2.2 结果第35-43页
        2.2.1 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第35-36页
        2.2.2 环境因子指标参数第36-37页
        2.2.3 水体中TN、NH_4~+-N、NO_3~--N、NO_2~--N浓度第37-38页
        2.2.4 试验样品DNA结果及标线制备第38-40页
            2.2.4.1 水体、底泥及根系样品DNA的提取纯化结果第38页
            2.2.4.2 标准曲线制备结果第38-40页
        2.2.5 水体中反硝化细菌丰度结果第40-41页
        2.2.6 根系附着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结果第41-42页
        2.2.7 底泥中反硝化细菌丰度结果第42-43页
    2.3 讨论第43-45页
        2.3.1 环境理化指标分析第43页
        2.3.2 不同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过程对水体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第43-44页
        2.3.3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过程中附着于不同植物根系的微生物丰度变化第44-45页
        2.3.4 不同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底泥中微生物丰度变化第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第三章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净化污水过程中水体理化指标及微生物丰度变化研究第49-61页
    引言第49-5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3.1.1 河塘概况第50页
        3.1.2 微生物挂膜技术第50-51页
        3.1.3 微生物膜净化河塘水质监测采样设计第51页
        3.1.4 水体指标测定方法第51页
        3.1.5 水样采集及样品处理第51-52页
        3.1.6 相关性分析第5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3.2.1 挂膜前后污染河塘理化环境参数变化第52页
        3.2.4 污染河塘水体反硝化细菌丰度时空变化第52-54页
        3.2.5 硝化反硝化细菌丰度和水质参数相关性第54-55页
    3.3 讨论第55-57页
    3.4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四章 凤眼莲净化污水过程中水体理化指标及微生物丰度变化研究第61-71页
    引言第61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61-63页
        4.1.1 供试装置及试验设计第61-62页
        4.1.2 供试植物第62页
        4.1.3 水体指标测定第62页
        4.1.4 采样点、采样方法及样品处理第62-63页
        4.1.5 相关性分析第6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4.2.1 环境参数的结果第63-64页
        4.2.2 不同形态氮浓度的变化第64-65页
        4.2.3 污染河塘水体反硝化细菌丰度时空变化第65-66页
        4.2.4 硝化反硝化细菌丰度和水质参数相关性第66-67页
    4.3 讨论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5.1 全文总结第71页
    5.2 研究创新点第71-72页
    5.3 研究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下一篇: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络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