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印染废水 | 第16-22页 |
1.1.1 印染废水的现状及来源 | 第16页 |
1.1.2 印染废水的分类 | 第16-17页 |
1.1.3 印染废水的特点 | 第17页 |
1.1.4 印染废水的危害 | 第17-18页 |
1.1.5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 第18-22页 |
1.2 臭氧及其同类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应用 | 第22-24页 |
1.2.1 臭氧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2 臭氧组合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 均相/非均相臭氧氧化技术 | 第24-26页 |
1.3.1 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3.2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4 凹凸棒土 | 第26-30页 |
1.4.1 凹凸棒概况 | 第26-27页 |
1.4.2 凹凸棒的物理性质 | 第27-28页 |
1.4.3 凹凸棒的物化性质 | 第28-29页 |
1.4.4 凹凸棒在印染废水中的运用情况 | 第29-30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创新点 | 第30-32页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0页 |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0-31页 |
1.5.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实验设计 | 第32-39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2-34页 |
2.1.1 实验药剂 | 第32-3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1.3 实验水样 | 第33页 |
2.1.4 实验反应装置 | 第33-3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页 |
2.2.3 单独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效果研究 | 第35-36页 |
2.2.4 负载凹凸棒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效果研究 | 第36页 |
2.2.5 负载凹凸棒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机理实验 | 第36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单独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39-45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单独臭氧氧化处理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39-43页 |
3.2.1 臭氧氧化时间对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pH值对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3 臭氧投加量对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改性凹凸棒负载Fe-Mn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45-56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天然凹凸棒的提纯 | 第45-47页 |
4.2.1 提纯凹凸棒的表征 | 第45-47页 |
4.3 提纯凹凸棒的改性 | 第47-52页 |
4.3.1 酸种类对凹凸棒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酸浓度对凹凸棒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改性时间对凹凸棒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温度对凹凸棒改性的影响 | 第50页 |
4.3.5 改性凹凸棒土表征 | 第50-52页 |
4.4 改性凹凸棒的负载 | 第52-55页 |
4.4.1 负载凹凸棒土表征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负载凹凸棒催化剂协同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 第56-67页 |
5.1 前言 | 第56页 |
5.2 负载凹凸棒协同臭氧处理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56-64页 |
5.2.1 氧化时间对负载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2 pH值对负载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印染废水的影响 | 第57-59页 |
5.2.3 臭氧投加量对负载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4 催化剂投加量对负载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印染模拟废水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5 负载凹凸棒重复使用对其处理印染模拟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6 各阶段凹凸棒协同臭氧处理印染模拟废水的COD效果比较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六章 负载Fe-Mn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印染废水的机理初探 | 第67-74页 |
6.1 前言 | 第67页 |
6.2 单独臭氧与催化臭氧氧化印染废水的动力学实验 | 第67-70页 |
6.2.1 单独臭氧氧化甲基橙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 第68-69页 |
6.2.2 负载凹凸棒催化臭氧氧化甲基橙的动力学研究 | 第69-70页 |
6.3 自由基掩蔽实验 | 第70-73页 |
6.3.1 添加自由基掩蔽剂对单独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 | 第71-72页 |
6.3.2 添加自由基掩蔽剂对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 | 第72-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83页 |
1 作者简历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