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伏安法制备PbO2电极降解4-氯苯酚模拟废水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概述 | 第14-15页 |
1.2 难降解有机物的主要种类和危害 | 第15-16页 |
1.3 难降解废水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 第16-21页 |
1.3.1 生物法 | 第16页 |
1.3.2 物理法 | 第16-17页 |
1.3.3 化学法 | 第17页 |
1.3.4 高级氧化技术(AOP) | 第17-21页 |
1.4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原理 | 第21-26页 |
1.4.1 电化学氧化法 | 第21页 |
1.4.2 直接电化学氧化 | 第21页 |
1.4.3 间接电化学氧化 | 第21-23页 |
1.4.4 电极材料 | 第23-26页 |
1.5 PbO_2电极的制备与改性 | 第26-29页 |
1.5.1 PbO_2电极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1.5.2 PbO_2电极的改性 | 第27-29页 |
1.6 PbO_2电极的应用 | 第29-31页 |
1.6.1 在无机化学工业的应用 | 第29页 |
1.6.2 在有机化学工业的应用 | 第29页 |
1.6.3 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1.7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1-32页 |
1.8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与分析 | 第34-40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4-35页 |
2.1.1 实验化学试剂 | 第34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2.2 反应装置 | 第35-38页 |
2.2.1 电极的制备 | 第35-37页 |
2.2.2 电催化氧化降解 4-氯苯酚实验 | 第37-38页 |
2.3 电极的表征方法 | 第38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57页 |
3.1 电极的表征 | 第40-45页 |
3.1.1 XRD的分析 | 第40-42页 |
3.1.3 SEM的分析 | 第42-45页 |
3.2 实验条件对 4-氯苯酚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45-52页 |
3.2.1 电极种类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2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2.3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4 初始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3.2.5 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 4-氯苯酚降解途径推断 | 第52-55页 |
3.3.1 中间产物分析 | 第52-54页 |
3.3.2 降解途径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电解反应器设计 | 第57-62页 |
4.1 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 | 第57页 |
4.2 工艺流程设计 | 第57-58页 |
4.3 工艺流程说明 | 第58页 |
4.3.1 水量调节 | 第58页 |
4.3.2 电解槽处理 | 第58页 |
4.3.3 污泥处理装置 | 第58页 |
4.4 电解槽设计参数 | 第58-62页 |
4.4.1 电极 | 第58-59页 |
4.4.2 极板数 | 第59-60页 |
4.4.3 电极导电棒 | 第60页 |
4.4.4 电解室 | 第60-61页 |
4.4.5 槽体材质与尺寸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62-64页 |
5.1 前言 | 第62页 |
5.2 清单分析 | 第62-63页 |
5.3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建议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1 作者简历 | 第76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附录 1:反应器设计图纸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