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论文

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莱阳市府前中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一) 教育实践中的家校“相互抵消现象”第11-13页
        (二) 社会环境需要家庭和学校加强合作第13页
    二、国内外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 国外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第13-16页
            1. 关于家校合作基础理论的研究第14页
            2. 关于家校合作关系的研究第14-15页
            3. 关于家校合作类型的研究第15-16页
        (二) 国内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第16-17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7页
        (一) 家校合作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7页
        (二) 家校合作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7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一) 家校合作第17-18页
        (二) 学校教育第18页
        (三) 家庭教育第18-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 文献分析法第19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9页
        (三) 访谈调查法第19-20页
第一章 初中家校合作调查现状第20-31页
    一、莱阳市府前中学基本情况第20-21页
        (一) 府前中学概况第20页
        (二) 府前中学生源情况第20页
        (三) 府前中学家长情况第20-21页
        (四) 府前中学在家校合作中已做的工作第21页
    二、莱阳市府前中学家校合作现状第21-31页
        (一)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第21-22页
        (二) 调查结果分析第22-31页
            1. 关于对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和政策制度的认识第22-23页
            2. 关于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第23-24页
            3. 教师、家长、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参与度第24-25页
            4. 关于家校合作的频率、时长与主动性第25-27页
            5. 关于家校合作的内容第27-28页
            6. 关于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第28-29页
            7. 关于家校合作的满意度第29页
            8. 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意见和建议第29-31页
第二章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39页
    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3页
        (一)家校合作制度不健全第31页
        (二)家校合作计划性不够第31-32页
        (三)家校合作意识淡漠第32-33页
        (四)家校合作主体缺位第33页
        (五)家校合作内容狭窄第33页
    二、家校合作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33-39页
        (一)制度和管理原因第34-36页
            1. 家校合作缺乏有约束力的制度第34-35页
            2. 学校封闭管理使家校合作开展不畅第35-36页
        (二)观念原因第36-37页
            1. 自卑感降低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第36页
            2. 责任感增加学校在合作中的负担第36-37页
            3. 应试观扭曲家校合作的原发意义第37页
            4. 心理隔阂妨碍家校合作的坦诚性第37页
        (三)社会环境原因第37-39页
第三章 解决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第39-47页
    一、多种媒体助力家校合作宣传与教育第39-41页
        (一)通过宣传统一认识第39-40页
            1. 合力的前提是目标一致第39页
            2. 合力的增大需要协同参与第39-40页
        (二)利用培训加强教育第40-41页
    二、思路更新助力家校合作制度落实第41-42页
        (一)完善家校合作的政策制度第41页
        (二)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第41-42页
    三、信息技术助力家校合作方式优化第42-44页
        (一)完善和改进家访形式第42页
        (二)完善和改进家长开放日形式第42-43页
        (三)实施家庭交互式作业第43-44页
    四、网络大数据助力家校合作资源开发第44-47页
        (一)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44页
        (二)鼓励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学校活动第44-45页
        (三)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开发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A第52-58页
附录B第58-62页
附录C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初中校园暴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淄川区为例
下一篇:中职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XX中职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