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国内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创新之处及研究不足 | 第21-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流动就业人员 | 第23页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 第23页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第23-24页 |
·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 第24页 |
·有关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4-25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5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5-26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四种模式 | 第26-29页 |
·统筹区内同一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 | 第26-27页 |
·统筹区内不同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 | 第27页 |
·跨统筹区同一制度内关系转移衔接 | 第27页 |
·跨统筹区不同制度的关系转移衔接 | 第27-29页 |
第3章 流动就业人员的现状及制度衔接的成果 | 第29-39页 |
·人口流动的现状 | 第29-32页 |
·流动人口总量攀升 | 第29-30页 |
·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 第30页 |
·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政策成果 | 第32-39页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评析 | 第32-34页 |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评析 | 第34-36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评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我国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存在的问题 | 第39-58页 |
·我国流动人口跨区域制度衔接地区利益平衡问题 | 第39-43页 |
·短期内中西部地区基金透支,东部地区略有结余 | 第39-41页 |
·长期东部地区养老负担增长财政支出压力倍增 | 第41-43页 |
·我国流动就业人员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 | 第43-51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的差异 | 第43-45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间公平性欠缺 | 第45-47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有待完善之处 | 第47-51页 |
·特殊群体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养老保险衔接难度 | 第51-55页 |
·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的多样性 | 第51-52页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标准不同 | 第52-54页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殊性 | 第54-55页 |
·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55-58页 |
·我国对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立法落后 | 第56页 |
·统一的信息网路平台缺失和户籍制度的制约 | 第56-58页 |
第5章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经验借鉴 | 第58-65页 |
·国外养老保险衔接经验借鉴 | 第58-60页 |
·典型国家制度衔接概况 | 第58-59页 |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指导意义 | 第59-60页 |
·国内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60-65页 |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模式——以北京为例 | 第60-61页 |
·农民工养老保险并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成都为例 | 第61-62页 |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天津为例 | 第62-65页 |
第6章 完善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对策 | 第65-72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宏观发展思路 | 第65-69页 |
·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发展规划 | 第65-67页 |
·制定以“城保”为核心的衔接机制 | 第67-68页 |
·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 第68-69页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微观政策 | 第69-72页 |
·明确政府养老保险责任,协调政府间的利益关系 | 第69页 |
·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 第69页 |
·采用“分段计算”记录养老保险权益 | 第69-70页 |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