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方治疗脾虚夹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和D-2聚体的影响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第11-22页 |
| 1. 祖国医学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 ·中医病名的探讨 | 第11-12页 |
|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 ·中医治疗 | 第13-15页 |
| ·中医药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 | 第15-17页 |
| 2. 现代医学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 ·发病原因及机制 | 第17-20页 |
| ·西医治疗 | 第20-22页 |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第22-28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 ·剔除标准 | 第23页 |
|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 第23页 |
| 2. 临床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治疗药物 | 第23页 |
| ·治疗疗程 | 第23页 |
| ·疗效评价 | 第23-24页 |
| ·评价指标 | 第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4-28页 |
| ·患者治疗前后Mayo积分比较 | 第24-25页 |
| ·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第25页 |
| ·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 第25页 |
| ·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比较 | 第25-26页 |
| ·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 | 第26-27页 |
| ·患者治疗前后D-2聚体比较 | 第27页 |
|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比较 | 第27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 第三部分:讨论 | 第28-33页 |
| 1. 脾虚夹瘀证的探讨 | 第28-29页 |
| ·脾虚为本 | 第28页 |
| ·瘀滞为标 | 第28-29页 |
| 2. 组方分析 | 第29-30页 |
| 3. 现代药理分析 | 第30-31页 |
| 4. 作用机制探讨 | 第31-32页 |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第31页 |
| ·改善血液循环 | 第31-32页 |
| ·促进溃疡愈合 | 第32页 |
| ·改善全身症状 | 第32页 |
| 5. 研究结论 | 第32页 |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2-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 附录 | 第38-4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