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记忆—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历史文化街区概念 | 第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演变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演变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研究分析 | 第17-27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文化生态理论 | 第17页 |
·有机更新理论 | 第17-18页 |
·新人文主义理论 | 第18页 |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案例分析 | 第18-26页 |
·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 | 第18-20页 |
·巴黎马赖历史文化街区 | 第20-21页 |
·上海“新天地” | 第21-22页 |
·成都“宽窄巷” | 第22-24页 |
·北京“菊儿胡同” | 第24-25页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启示 | 第25-26页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静态保护模式 | 第26页 |
·大规模更新模式 | 第26-27页 |
·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更新模式 | 第27页 |
3 以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第27-57页 |
·项目背景 | 第27-30页 |
·规划范围 | 第27-28页 |
·项目区位概况 | 第28-29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9页 |
·历史文化环境 | 第29-30页 |
·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分析 | 第30-34页 |
·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 第30-33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 | 第33-34页 |
·资源现状综合分析 | 第34-36页 |
·用地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区位交通分析 | 第35页 |
·生态资源分析 | 第35-36页 |
·规划依据 | 第36页 |
·规划构思 | 第36-40页 |
·规划理念 | 第36页 |
·规划目标 | 第36-37页 |
·规划原则 | 第37-38页 |
·规划策略 | 第38-40页 |
·总体规划布局 | 第40-50页 |
·历史街区分级保护 | 第40-41页 |
·用地空间布局 | 第41-42页 |
·项目分区规划 | 第42-48页 |
·文化景观规划 | 第48-50页 |
·专项设计说明 | 第50-57页 |
·建筑风貌设计 | 第50-54页 |
·交通道路设计 | 第54-55页 |
·驳岸景观设计 | 第55页 |
·种植绿化设计 | 第55-57页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57页 |
4 讨论与总结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目录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