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3页 |
·形态及染色 | 第11页 |
·培养及生化特性 | 第11页 |
·血清型 | 第11-12页 |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临床病症 | 第12页 |
·病理剖检 | 第12页 |
·诊断 | 第12页 |
·防控与治疗 | 第12-13页 |
·鸭疫里氏杆菌毒力相关因子 | 第13-14页 |
·质粒 | 第13页 |
·明胶水解酶 | 第13页 |
·酰基合成酶 | 第13-14页 |
·TonB依赖受体TbdR1 | 第14页 |
·二肽肽酶Ⅳ | 第14页 |
·糖基转移酶 | 第14页 |
·脂蛋白 | 第14页 |
·革兰氏阴性菌的分泌系统 | 第14-20页 |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SS系统 | 第16页 |
·哈氏噬纤维菌PorSS系统 | 第16页 |
·约氏黄杆菌PorSS系统 | 第16-18页 |
·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PorSS系统 | 第18-19页 |
·鸭疫里氏杆菌PorSS系统 | 第19-20页 |
2 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菌株、质粒以及细菌的培养条件 | 第21页 |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培养基、抗生素及其它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引物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与sprT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克隆 | 第24页 |
·壮观霉素抗性表达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4-27页 |
·自杀性质粒pRE-LSR的构建与鉴定 | 第27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27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7-29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致病性的研究 | 第29-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与sprT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扩增 | 第30页 |
·壮观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页 |
·自杀性质粒pRE-LSR的构建及鉴定 | 第30-31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31-32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2-34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遗传稳定性 | 第32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3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抗补体能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在高盐状态的生长特性 | 第34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胆盐耐受能力的测定 | 第34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明胶酶谱试验 | 第34页 |
·鸭疫里氏杆菌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致病性的研究 | 第34-39页 |
·鸭疫里氏杆菌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LD50的测定 | 第34-35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组织载菌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36-39页 |
5 讨论 | 第39-41页 |
·鸭疫里氏杆菌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9页 |
·鸭疫里氏杆菌毒力的研究 | 第39-40页 |
·对sprT基因缺失突变株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40-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