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社会公正视角下社区青少年就业权保护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3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21页
     ·就业保障相关研究第11-15页
     ·社区青少年就业保障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0页
     ·文献述评第20-21页
   ·概念界定第21-22页
     ·社区青少年第21页
     ·就业权第21-22页
   ·理论基础第22-23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3-30页
     ·研究类型第23-24页
     ·研究对象及其选取第24页
     ·研究资料收集方法第24-26页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第26-29页
     ·研究框架第29-30页
   ·资料的可信性第30-32页
第2章 现行社区青少年就业法律、制度、政策分析第32-36页
   ·社区青少年就业法律、制度、政策简介第32-34页
     ·与就业相关的法律简介第32-33页
     ·与就业有关的制度第33页
     ·青少年就业政策第33-34页
   ·社区青少年就业法律、制度、政策的分析第34-36页
     ·法律面对的尴尬:就业中的平等与歧视第34页
     ·社会本位下的劳动立法:反就业歧视第34-35页
     ·保障与救济相结合:促进劳动者就业第35-36页
第3章 社区青少年就业权现状分析第36-43页
   ·整体角度分析社区青少年就业权保护情况第36-37页
     ·失业、就业情况第36页
     ·就业条件和水平第36页
     ·社区青少年就业权缺失现状第36-37页
   ·个体角度分析社区青少年就业权保护情况第37-43页
     ·强迫劳动现象普遍,从消极方面挑战自由择业权第37-38页
     ·就业机会缺失与歧视并存,平等就业权受到挑战第38-39页
     ·就业服务和培训的时效性不足,工作获得权缺乏保障第39-40页
     ·就业信息缺乏,就业信息知晓权得不到保障第40-41页
     ·用人单位与社区青少年共同作用,导致签约权缺失第41-43页
第4章 社区青少年就业权缺失的原因分析第43-47页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第43-44页
     ·社区青少年的自身条件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第43页
     ·社区青少年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就业思路不够开阔第43页
     ·社区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维权意识淡薄第43-44页
   ·外部原因第44-47页
     ·法律、政策不完善,有损社区青少年工作获得权第44页
     ·用人单位不作为,有损社区青少年平等就业权、签约权第44-45页
     ·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5-47页
第5章 维护社区青少年就业权的对策建议第47-56页
   ·树立社会公正理念,构筑"三位一体"社区青少年就业权保护体系第48-54页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第48-50页
     ·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第50-52页
     ·培育社会性因素,加强就业服务功能,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相结合第52-54页
   ·个体自身第54-56页
     ·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增强自身的实用性第54页
     ·跳出求职瓶颈,不断拓展就业思路第54页
     ·了解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提高维权意识第54-56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讨论第56-59页
   ·研究结论第56-57页
     ·拒绝强制性劳动,保护自由择业权第56页
     ·就业歧视严重,平等就业权受损第56页
     ·加强就业服务,保证工作获得权第56页
     ·扩宽就业信息渠道,保障就业信息知晓权第56-57页
     ·规范用人单位行为,依法保护签约权第57页
   ·研究讨论第57-59页
     ·研究局限性第57页
     ·研究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录第63-64页
卷内备考表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视域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下一篇: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