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城市园林绿地土壤 | 第13-14页 |
·植物-土壤系统的相互影响机制 | 第14-17页 |
·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17-18页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2 研究方案 | 第22-30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群落信息和样方选取 | 第23-26页 |
·土壤性质检测 | 第26-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3 园林绿地群落样地基本属性 | 第30-40页 |
·样地植物群落信息 | 第30-34页 |
·样地植物群落的主要构成 | 第30-32页 |
·样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标 | 第32-34页 |
·土壤基本性质 | 第34-36页 |
·土壤成土环境 | 第34-35页 |
·人为干扰因素 | 第35-36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6-40页 |
·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构成和演替分析 | 第36-37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土壤形成环境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4 园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特异性分析 | 第40-62页 |
·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物理指标分析 | 第40-46页 |
·土壤容重 | 第40-42页 |
·土壤持水量 | 第42-44页 |
·土壤毛管孔隙度 | 第44-46页 |
·物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园林绿地植物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46-58页 |
·土壤pH | 第47-48页 |
·电导率 | 第48-50页 |
·全量元素 | 第50-55页 |
·有机质 | 第55-56页 |
·土壤碳氮比 | 第56-57页 |
·化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8-62页 |
·植物群落影响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变异性 | 第58-59页 |
·植物群落影响下的土壤化学性状变异性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5 园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特异性分析 | 第62-80页 |
·园林植物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特异性分析 | 第62-68页 |
·细菌 | 第63-64页 |
·真菌 | 第64-66页 |
·放线菌 | 第66-67页 |
·微生物总数 | 第67-68页 |
·园林植物群落下土壤酶的特异性分析 | 第68-75页 |
·脲酶 | 第69-70页 |
·碱性磷酸酶 | 第70-72页 |
·转化酶 | 第72-73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73-75页 |
·生物学特性间相关性分析 | 第75-76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76-80页 |
·植物群落影响下的生物学性状变异性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80页 |
6 植物与土壤发育相关性分析 | 第80-96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质量影响指标评价 | 第80-86页 |
·PCA模型建立方法 | 第80-82页 |
·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 | 第82-84页 |
·样地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分析 | 第84-86页 |
·基于聚类分析的土壤质量分级 | 第86-88页 |
·基于约束性典范对应分析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发育相关性分析 | 第88-92页 |
·RDA模型建立方法 | 第88-91页 |
·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单影响分析 | 第91页 |
·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发育的交互影响分析 | 第91-92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92-96页 |
·土壤综合质量评价和土壤影响最小数据集 | 第92-93页 |
·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发育状况影响的研究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7 结论、建议和展望 | 第96-102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城市公园的土壤基本属性和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分类比较 | 第96页 |
·植物-土壤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 第96-97页 |
·对改良园林植物-土壤关系和土壤质量的建议 | 第97-100页 |
·采用土壤友好型的植物群落设计方法 | 第97-99页 |
·使用科学的园林群落管理养护理论 | 第99页 |
·开展植物-土壤知识普及教育 | 第99-100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附录A | 第110-112页 |
图目录 | 第112-114页 |
表目录 | 第114-116页 |
个人简介 | 第116-118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18-120页 |
导师简介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