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压滤机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固液分离和过滤理论 | 第12-18页 |
·固液分离和过滤 | 第12-13页 |
·固液分离 | 第12页 |
·过滤 | 第12-13页 |
·流速与压降的关系、渗透率、比阻 | 第13-15页 |
·体积流速与压降的关系 | 第13-14页 |
·渗透率和柯杰尼-卡曼方程式 | 第14-15页 |
·滤饼的比阻 | 第15页 |
·非压缩性滤饼过滤的基本方程式 | 第15-17页 |
·通用过滤方程式的简化处理 | 第15-16页 |
·恒压过滤 | 第16页 |
·恒速过滤 | 第16-17页 |
·先恒速过滤再恒压过滤 | 第17页 |
·变压变速过滤 | 第17页 |
·压缩性滤饼过滤的基本方程式 | 第17-18页 |
·基本方程式 | 第17-18页 |
·恒压过滤 | 第18页 |
·恒速过滤 | 第18页 |
·变速变压过滤 | 第18页 |
·BPF自动压滤机的简介 | 第18-21页 |
·BPF自动压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BPF自动压滤机的技术特点 | 第20-21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CFD概述及多孔介质模型 | 第23-29页 |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 第23页 |
·计算流体力学的优势 | 第23页 |
·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领域 | 第23页 |
·计算流体力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 第23-24页 |
·前处理 | 第24页 |
·求解 | 第24页 |
·后处理 | 第24页 |
·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介绍 | 第24-25页 |
·GAMBIT | 第24-25页 |
·FLUENT | 第25页 |
·FLUENT分析步骤 | 第25页 |
·多孔介质模型 | 第25-28页 |
·多孔介质模型的限制 | 第25-26页 |
·多孔介质的动量方程 | 第26页 |
·多孔介质的Darcy定律 | 第26页 |
·FLUENT多孔介质设置步骤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压滤CFD模型及脱水过程的优化研究 | 第29-51页 |
·不同进料方式的压滤CFD模型建立及优化研究 | 第29-40页 |
·滤室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29-32页 |
·相同操作参数和多孔介质参数下三种进料方式滤室CFD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流场分布及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中间进料滤室CFD模型(二维)及模拟结果 | 第32-34页 |
·底部进料滤室CFD模型(二维)及模拟结果 | 第34-35页 |
·上部进料滤室CFD模型(二维)及模拟结果 | 第35-36页 |
·三种进料方式的比较 | 第36-38页 |
·上面进料(单面过滤)与上面进料(双面过滤)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上面进料(双面过滤)的二维模型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38-39页 |
·上部进料(双面过滤)滤室CFD模型(二维)及模拟结果 | 第39-40页 |
·比较分析 | 第40页 |
·最佳滤饼厚度的压滤CFD模型建立及优化研究 | 第40-48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40-41页 |
·多孔介质参数的设定 | 第41-43页 |
·物料模拟结果 | 第43-47页 |
·模拟总结 | 第47-48页 |
·恒压过滤的进浆工艺 | 第48-49页 |
·压榨时间 | 第49页 |
·风干时间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工业压滤试验研究 | 第51-64页 |
·工业压滤试验系统 | 第51-56页 |
·海口磷矿简介 | 第51页 |
·工业压滤试验样机 | 第51-53页 |
·工业压滤试验系统及工艺流程 | 第53-56页 |
·压滤物料 | 第56-57页 |
·工业试验方法 | 第57页 |
·工业试验结果 | 第57-63页 |
·滤饼 | 第57-58页 |
·“压榨时间——滤饼水分”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风干时间——滤饼水分”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给矿时间——最佳滤饼厚度”试验结果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优化结果在工业压滤系统中的应用 | 第64-67页 |
·进料方式研究结论的应用 | 第64页 |
·最佳滤饼厚度的控制及应用 | 第64-66页 |
·压力控制方法 | 第64-65页 |
·时间控制法 | 第65页 |
·流量控制法 | 第65-66页 |
·进浆工艺、压榨时间及风干时间研究结论的应用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