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图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关于沉淀资金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19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述 | 第21-28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含义 | 第21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操作流程 | 第21-22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规模同其联动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22-25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规模同网络普及度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22-24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规模同居民财富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24-25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风险 | 第25-27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技术风险 | 第25-26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法律风险 | 第26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沉淀资金问题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问题的分析 | 第28-31页 |
·沉淀资金的含义 | 第28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的含义及产生 | 第28-29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规模的量化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的风险分析 | 第31-44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的微观风险分析 | 第31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宏观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31-39页 |
·传统货币数量理论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风险的分析 | 第31-34页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风险的分析 | 第34-36页 |
·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风险的分析 | 第36-37页 |
·现代货币供给模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风险的分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宏观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通货膨胀指标的选取 | 第39-40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资金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关系 | 第40-41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沉淀货币同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关系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关于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的监管建议 | 第44-51页 |
·国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的监管模式及借鉴 | 第44-45页 |
·美国模式——立法监管与自律监督并行 | 第44页 |
·欧洲模式——审慎监管与联合监督并重 | 第44-45页 |
·英国模式——直接监管与简洁机构互益 | 第45页 |
·各国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 第45页 |
·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的监管原则 | 第45-46页 |
·针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提出的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针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提出的微观建议 | 第46-48页 |
·针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沉淀资金提出的宏观建议 | 第48-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