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张爱玲晚期文学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 研究现状及其它第9-19页
第一章 “晚期文学”的发生第19-43页
 一 “晚期文学”的确认第19-26页
 二 “晚期文学”的总体特征第26-30页
 三 “晚期文学”的发生第30-32页
 四 民国叙事与张爱玲的文学选择第32-37页
 五 台湾叙事与“文学版图”的拓展第37-43页
第二章 世事洞察皆文章——张爱玲人生体验的文学化第43-67页
 一 “穷者而后工”第44-51页
 二 “看穿了”“不可靠的”母亲第51-58页
 三 美丽新风雅与摩登认同第58-61页
 四 无法回避的爱欲之真第61-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三章 家国文学俱无望——张爱玲的民国绝望之思第67-83页
 一 难产的国家主义:古典终结又岂是现代第67-72页
 二 绝望的“内面”:从虚无体验到妥协主义第72-75页
 三 不堪的“疮疤”:“张看”鲁迅及新文学传统第75-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张爱玲的洞见与执迷——但求安稳应妥协第83-107页
 一 《倾城之恋》:但求安稳第84-91页
 二 《易经》:生存主义在战时第91-95页
 三 妥协主义:失责无底线第95-101页
 四 《易经》与《空屋》:还是人生观问题第101-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走向虚无——“人的文学”面相下的生命哲学第107-131页
 一 持守与开掘:“人的文学”面相第108-111页
 二 走向绝望:庸众无出路第111-114页
 三 “回不去了”:重构荒原与虚无第114-118页
 四 俗世哀乐与孤独体验第118-120页
 五 “在停留中有坚持”第120-121页
 六 “向黑暗中驰去”第121-127页
 小结第127-131页
第六章 “晚期风格都是悲剧性的”——张爱玲文学美学论第131-153页
 一 “为过去所做的辩解”第131-135页
 二 “重新创造失去的时间”第135-138页
 三 “你们要尊重我的经验”第138-142页
 四 “以自我为导向的艺术命运”第142-144页
 五 “晚期作品都是灾难性的”第144-147页
 六 “不存在任何超越性”第147-150页
 小结第150-153页
结语第153-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3页
后记第163-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文学中的“长安”意象--唐文化在日本文学中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下一篇:唐诗盛衰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