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课题研究来源、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热舒适的研究与发展 | 第14-15页 |
·乘员舱热舒适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毛细管辐射供暖技术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冬季轿车乘员舱热负荷计算 | 第19-28页 |
·乘员舱热负荷组成 | 第19-20页 |
·车体围护结构散热计算 | 第20-23页 |
·车身壁面传热过程 | 第20-21页 |
·车身结构及材料参数 | 第21-22页 |
·环境参数 | 第22-23页 |
·车身各部位散热量 | 第23页 |
·发动机产热量计算 | 第23页 |
·人体产热量计算 | 第23-24页 |
·电气设备产热量 | 第24页 |
·冷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 | 第24页 |
·轿车乘员舱热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7页 |
·车外气温对乘员舱热负荷的影响 | 第24-25页 |
·车速对乘员舱热负荷的影响 | 第25页 |
·隔热层对乘员舱热负荷的影响 | 第25-26页 |
·汽车玻璃对乘员舱热负荷的影响 | 第26页 |
·车身气隙结构对乘员舱热负荷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轿车乘员舱热环境数值模拟 | 第28-48页 |
·车内毛细管辐射供暖系统 | 第28-29页 |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第29-33页 |
·CFD软件介绍 | 第30-31页 |
·控制方程 | 第31-32页 |
·湍流模型和辐射模型 | 第32-33页 |
·人体热调节模型 | 第33-35页 |
·乘员舱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边界条件 | 第37页 |
·数值计算 | 第37-38页 |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辐射供暖模拟结果 | 第39-44页 |
·辐射供暖速度场分布 | 第39-41页 |
·辐射供暖温度场分布 | 第41-43页 |
·辐射供暖相对湿度分布 | 第43-44页 |
·汽车空调对流供暖模拟结果 | 第44-47页 |
·对流供暖速度场分布 | 第44-45页 |
·对流供暖温度场分布 | 第45-46页 |
·对流供暖相对湿度分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轿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评价 | 第48-59页 |
·乘员舱辐射供暖热舒适性 | 第48-52页 |
·乘员舱热舒适性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乘员舱内空气温度 | 第48-49页 |
·竖向温度梯度 | 第49页 |
·辐射不对称 | 第49-50页 |
·吹风感 | 第50页 |
·乘员舱热舒适性评价方法 | 第50-52页 |
·综合评价指标PMV-PPD | 第50-51页 |
·当量温度评价指标EQT | 第51-52页 |
·不同辐射板表面温度下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 第52-56页 |
·不同辐射板表面温度下乘员舱各参数值 | 第53页 |
·辐射供暖乘员舱竖向温度梯度 | 第53-54页 |
·辐射供暖人体表面PMV值分布 | 第54-56页 |
·对流供暖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