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述评 | 第19页 |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基础理论概述 | 第22-30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23页 |
·态势分析法理论 | 第23-25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简介 | 第25-26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 第26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内涵 | 第26-27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确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需要 | 第27页 |
·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的需要 | 第27-28页 |
·培养德才兼备大学生的需要 | 第28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提供保障 | 第28-29页 |
·学术领域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支撑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现状分析 | 第30-46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SWOT分析 | 第30-32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优势与劣势 | 第30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机遇与威胁 | 第30-31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SWOT分析态势图 | 第31-32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取得成就 | 第32-35页 |
·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 第32-33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系逐步形成 | 第33页 |
·高校教师与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认知加深 | 第33-34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已有显现 | 第34-35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 第35-36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 | 第36-37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内容随意性严重 | 第37-38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滞后 | 第38-39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队伍缺乏稳定性 | 第39-40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价值认同度偏低 | 第40-41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缺失 | 第41-42页 |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变动性大 | 第42-43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动力欠缺 | 第43-44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空间狭窄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策略 | 第46-55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46-47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原则 | 第47-48页 |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 第47-48页 |
·坚持普遍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 第48页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 第48-54页 |
·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价值的宣传力度 | 第48-49页 |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 | 第49-50页 |
·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规范化 | 第50-51页 |
·激励“形势与政策课程”方式方法的改革 | 第51-53页 |
·拓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价值实现空间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