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11-17页 |
| ·能值分析方法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 ·对外贸易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2章 与本研究相关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第1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 ·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 ·贸易与生态协调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能值测算方法 | 第22-41页 |
| ·中国对外贸易能值总量测算 | 第22-30页 |
| ·能值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能值测算方法与步骤 | 第24-27页 |
| ·数据整理及测算 | 第27-30页 |
| ·测算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 ·对外贸易能值流与货币流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我国对外贸易净能值与净出口额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 ·对外贸易净能值与净出口额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 ·能值指标分析 | 第36-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中国不同部门对外贸易能值分析 | 第41-58页 |
|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能值分析 | 第41-50页 |
| ·货物贸易能值分析 | 第41-45页 |
| ·服务贸易能值分析 | 第45-48页 |
|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能值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 ·重化工业部门与轻工业部门贸易能值分析 | 第50-57页 |
| ·重化工业部门能值分析 | 第50-53页 |
| ·轻工业部门能值分析 | 第53-54页 |
| ·重化工业部门贸易与轻工业部门贸易能值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对外贸易能值分析 | 第58-66页 |
| ·中国-德国贸易能值分析 | 第58-60页 |
| ·中国-德国贸易能值走势分析 | 第58-59页 |
| ·中国-德国贸易净值分析 | 第59-60页 |
| ·中国-印度尼西亚贸易能值分析 | 第60-63页 |
| ·中国-印度尼西亚贸易能值走势分析 | 第60-61页 |
| ·中国-印度尼西亚贸易净值分析 | 第61-63页 |
| ·中国-尼日利亚贸易能值分析 | 第63-65页 |
| ·中国-尼日利亚贸易能值走势分析 | 第63-64页 |
| ·中国-尼日利亚贸易净值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不同贸易方式下中国对外贸易能值分析 | 第66-74页 |
| ·一般贸易方式下能值分析 | 第66-68页 |
| ·一般贸易方式下能值走势分析 | 第66-67页 |
| ·一般贸易净值分析 | 第67-68页 |
| ·加工贸易方式下能值分析 | 第68-70页 |
| ·加工贸易方式下能值走势分析 | 第68-69页 |
| ·加工贸易净值分析 | 第69-70页 |
| ·不同贸易方式下能值对比分析 | 第70-72页 |
| ·从能值比例角度 | 第70-71页 |
| ·从净能值角度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 第74-79页 |
|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 ·对外贸易能值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 第74页 |
| ·近年来对外贸易能值逆差与贸易额顺差并存 | 第74-75页 |
| ·对外贸易结构仍需调整 | 第75页 |
| ·策略建议 | 第75-78页 |
| ·总体策略 | 第75-76页 |
| ·基于能值的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策略 | 第76-78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78-79页 |
| ·不足之处 | 第78页 |
|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科研奖项、参与的科研项目等 | 第86-87页 |
| 附表 A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