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有关 TPP 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有关 RCEP 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主要创新及主要结论 | 第15-17页 |
| ·主要创新 | 第1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5-17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 ·自由贸易协定 | 第17页 |
|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 | 第17-19页 |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 | 第19-20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0-22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 第20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 | 第20-21页 |
| ·关税同盟理论 | 第21-22页 |
| ·经济全球化理论 | 第22页 |
| ·自由贸易理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RCEP 与 TPP 的组织构成、协议框架及与其他组织的比较 | 第24-33页 |
| ·组织构成的比较 | 第24-25页 |
| ·RCEP 的组织构成 | 第24-25页 |
| ·TPP 的组织构成 | 第25页 |
| ·协议框架的比较 | 第25-27页 |
| ·与 WTO、APEC 的比较 | 第27-33页 |
| ·TPP 与 WTO、APEC 的比较 | 第27-30页 |
| ·RCEP 与 WTO、APEC 的比较 | 第30-33页 |
| 第4章 中美在 RCEP 与 TPP 中的角逐 | 第33-44页 |
| ·中美在 RCEP 与 TPP 中的角色 | 第33-36页 |
| ·中国在 RCEP 中的角色 | 第33-34页 |
| ·美国在 TPP 中的角色 | 第34-36页 |
| ·中美在 RCEP 与 TPP 中角逐的问题 | 第36-39页 |
| ·中国在 RCEP 中角逐的问题 | 第36-37页 |
| ·美国在 TPP 中角逐的问题 | 第37-38页 |
| ·中美两国在角逐中的共性问题 | 第38-39页 |
| ·中美在 RCEP 与 TPP 中角逐的预判 | 第39-44页 |
| 第5章 中美在 RCEP 与 TPP 中角逐的效应分析 | 第44-56页 |
| ·静态效应分析 | 第44-54页 |
| ·经济总量分析 | 第44-48页 |
| ·贸易流量及结构分析 | 第48-51页 |
| ·贸易自由化程度分析 | 第51-54页 |
| ·动态效应分析 | 第54-56页 |
| ·RCEP 的动态效应分析 | 第54-55页 |
| ·TPP 的动态效应分析 | 第55-5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