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EVA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框架结构 | 第14-1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经济增加值(EVA) | 第17-26页 |
第一节 经济增加值(EVA)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 经济利润理论 | 第17页 |
二、 MM 理论 | 第17-18页 |
三、 剩余收益模型理论 | 第18-19页 |
四、 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变迁 | 第20页 |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现状 | 第20-22页 |
一、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指标现状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现状 | 第21-22页 |
第四节 传统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分析 | 第22-24页 |
一、 偿付能力指标 | 第22-23页 |
二、 盈利能力指标 | 第23-24页 |
三、 发展能力指标 | 第24页 |
第五节 EVA 对传统评价指标的完善作用 | 第24-26页 |
一、 提高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 第24-25页 |
二、 修正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误差 | 第25页 |
三、 将传统业绩评价指标连接成一个完整体系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 EVA 的测算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 EVA 模型的特殊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 EVA 模型构建 | 第27-37页 |
一、 营税后经营利润(NOPAT)的计算 | 第27-28页 |
二、 资本总额 TC 的计算 | 第28-29页 |
三、 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 第29-31页 |
四、 商业银行 EVA 的计算 | 第31-34页 |
五、 商业银行 EVA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 EVA 绩效影响因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 EVA 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37-41页 |
一、 资产规模 | 第37-38页 |
二、 资产质量 | 第38页 |
三、 资产管理 | 第38-39页 |
四、 创新程度 | 第39页 |
五、 其他微观因素 | 第39-40页 |
六、 宏观因素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一、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二、 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回归检验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第五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 EVA 的对策 | 第49-53页 |
第一节 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水平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提高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 第50-51页 |
第三节 进一步推广 EVA 战略理念 | 第51页 |
第四节 建立基于 EVA 的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加强风险控制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