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FD技术的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历史与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3页 |
·美国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2页 |
·欧洲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3页 |
·日本数字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国内数字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4页 |
·高标清同播常见技术方案比对 | 第14-15页 |
·国内高标清同播系统发展现状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9-29页 |
·AFD简介 | 第19-22页 |
·HD-SDI和SDI | 第22-26页 |
·SDI介绍 | 第22-23页 |
·HD-SDI和SDI的区别 | 第23-26页 |
·MXF文件简介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 | 第29-55页 |
·高标清同播系统总体设计 | 第29-31页 |
·视音频子系统 | 第31-38页 |
·需求分析 | 第31-34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素材文件交换、存储和播出格式 | 第32页 |
·视频服务器单元 | 第32-34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34-38页 |
·主用播出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热备播出系统设计 | 第35-36页 |
·容灾播出系统设计 | 第36-38页 |
·异地容灾播出系统设计 | 第38页 |
·策略服务 | 第38-54页 |
·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策略服务的总体设计 | 第40-54页 |
·素材的标识 | 第40-49页 |
·迁移网络的搭建 | 第49-52页 |
·软件系统的控制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高标清同播系统中AFD功能的实现与监测 | 第55-67页 |
·AFD在高标清同播系统中的使用范围 | 第55-56页 |
·针对MXF文件的AFD使用方案 | 第56-58页 |
·针对基带信号的AFD使用方案 | 第58-64页 |
·转播信号的AFD使用方案 | 第58-62页 |
·录像机信号的AFD解决方案 | 第62-64页 |
·AFD使用的监测方案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高标清同播系统的测试 | 第67-77页 |
·检测依据和环境 | 第67页 |
·检测系统的搭建 | 第67-69页 |
·检测数据 | 第69-75页 |
·经上变换器1后的高清输出信号 | 第69-72页 |
·经下变换器1后的标清输出信号 | 第72-74页 |
·网络传输性能 | 第74-75页 |
·AFD信息检查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7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