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创新的嘉兴科技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本文的体系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创新与自主创新 | 第13-17页 |
·创新的内涵 | 第13-15页 |
·自主创新的内涵 | 第15-17页 |
·区域创新系统 | 第17-21页 |
·区域创新系统 | 第17-18页 |
·创新网络与创新环境 | 第18-21页 |
·科技发展模式 | 第21-24页 |
·科技发展模式的内涵 | 第21页 |
·科技发展模式的类型 | 第21-24页 |
第3章 国内外科技发展模式及经验启示 | 第24-34页 |
·国外科技发展模式 | 第24-28页 |
·美国硅谷园区的发展模式 | 第24-26页 |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模式 | 第26页 |
·芬兰公私合作模式 | 第26-27页 |
·欧盟创新驿站模式 | 第27-28页 |
·国内科技发展模式 | 第28-32页 |
·大连打造五大科技平台模式 | 第28-29页 |
·深圳“四个突显四个一流”模式 | 第29-30页 |
·佛山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 | 第30-31页 |
·宁波“3313”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 第31-32页 |
·国内外科技发展模式的评述 | 第32-34页 |
第4章 嘉兴现有科技发展模式总结分析 | 第34-42页 |
·嘉兴“梧桐树”科技发展模式 | 第34-36页 |
·“梧桐树”模式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 第36-42页 |
·“梧桐树”模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36-39页 |
·“梧桐树”模式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39-42页 |
第5章 嘉兴科技发展模式创新设计 | 第42-56页 |
·三个延伸强活力 | 第42-44页 |
·科技管理机构网络向新市镇延伸 | 第42-43页 |
·科技特派员向块状经济和重点企业延伸 | 第43页 |
·财政发展基金向价值链研发前端延伸 | 第43-44页 |
·三大平台创特色 | 第44-47页 |
·引育大院名校共建研发平台 | 第44-45页 |
·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 | 第45-46页 |
·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平台 | 第46-47页 |
·六位一体增合力 | 第47-49页 |
·“政产学研金中”六位一体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47-48页 |
·打造“政产学研金中”六位一体创新网络 | 第48-49页 |
·三城联创上水平 | 第49-51页 |
·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 | 第50页 |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 第50-51页 |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 第51页 |
·三种联动攀新高 | 第51-56页 |
·科技工作上下联动 | 第52页 |
·科技合作内外联动 | 第52-53页 |
·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向联动 | 第53-56页 |
第6章 嘉兴新科技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 第56-60页 |
·加强科技组织领导体系 | 第56页 |
·完善科技进步投入体系 | 第56-57页 |
·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 第57-58页 |
·强化科技监测考核体系 | 第58-59页 |
·建设区域创新文化体系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