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可持续发展观的衍伸 | 第11页 |
·后事件时代的来临 | 第11页 |
·世园会的蓬勃发展 | 第11-12页 |
·青岛世园会的成功申办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大事件后续利用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世园会后续利用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5页 |
·“大事件”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大事件”的定义 | 第20页 |
·“大事件”的意义 | 第20页 |
·“大事件”的特点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大事件”的范围 | 第21页 |
·“世园会”与“大事件”的联系机制 | 第21页 |
·“世园会”概念辨析 | 第21-23页 |
·“世园会”的定义 | 第21页 |
·“世园会”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世园会”的级别 | 第22-23页 |
·“后续利用”概念辨析 | 第23页 |
·“后续利用”的定义 | 第23页 |
·“后续利用”的特点 | 第23页 |
·“规划调控”概念辨析 | 第23-25页 |
·“规划调控”的定义 | 第23-24页 |
·“规划调控”的内容 | 第24-25页 |
第3章 大事件后续利用经验及模式 | 第25-39页 |
·“模式”研究 | 第25-26页 |
·“模式”概念辨析 | 第25页 |
·规划“模式”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模式”的范围 | 第26页 |
·大事件后续利用案例介绍 | 第26-34页 |
·奥运会后续利用案例 | 第26-28页 |
·亚运会后续利用案例 | 第28页 |
·全运会后续利用案例 | 第28-29页 |
·世博会后续利用案例 | 第29-31页 |
·世园会后续利用案例 | 第31-34页 |
·大事件后续利用经验总结 | 第34-36页 |
·成功的经验总结 | 第34-35页 |
·失败的教训总结 | 第35-36页 |
·大事件后续利用模式 | 第36-39页 |
·模式一:完全保留,延续事件主题公园 | 第36-37页 |
·模式二:部分保留,构筑都市生态社区 | 第37页 |
·模式三:功能转换,形成商务办公街区 | 第37-38页 |
·模式四:科技注入,打造科技产业园区 | 第38-39页 |
第4章 2014青岛世园会后续利用模式选择 | 第39-50页 |
·城市尺度:空间区位处于核心 | 第39-42页 |
·拓展城市辐射能力的发力点 | 第40-41页 |
·缩小交通时空尺度的有效节点 | 第41-42页 |
·中心疏解的第一圈层 | 第42页 |
·片区尺度:周边环境条件优渥 | 第42-44页 |
·南部以绿色工业为先导 | 第43页 |
·西部以综合新城为依托 | 第43页 |
·东部以科技研发为主导 | 第43-44页 |
·世园尺度:场地可用资源丰富 | 第44-48页 |
·土地使用以“绿”为主 | 第44-46页 |
·场馆资源分类设置 | 第46-47页 |
·道路资源成环成网 | 第47-48页 |
·景观资源种类繁多 | 第48页 |
·文化资源创新多元 | 第48页 |
·后续利用模式——复合型 | 第48-50页 |
第5章 基于模式选择的2014青岛世园会后续利用规划调控 | 第50-68页 |
·面向市民使用的绿色建筑策略 | 第50-53页 |
·生态控制指标落实 | 第50-51页 |
·节能技术应用建议 | 第51-52页 |
·建筑后续利用措施 | 第52-53页 |
·基于资源保护的土地使用安排 | 第53-54页 |
·保护资源以人为本协同 | 第53页 |
·空间布局南北因地制宜 | 第53-54页 |
·土地利用规划强调弹性 | 第54页 |
·形成功能转换的道路交通体系 | 第54-58页 |
·服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 第55页 |
·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地位 | 第55-56页 |
·构筑通勤休闲慢行交通 | 第56-57页 |
·消防通道覆盖主次干道 | 第57-58页 |
·满足城市需求的公共设施配置 | 第58-60页 |
·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区域互补 | 第58页 |
·交通设施满足人流车流需求 | 第58-59页 |
·旅游服务设施便捷多样 | 第59-60页 |
·构建绿色环保的生态市政体系 | 第60-61页 |
·再生水利用系统 | 第60页 |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第60-61页 |
·垃圾回收系统 | 第61页 |
·生态清洁能源照明系统 | 第61页 |
·延续世园特色的城市风貌控制 | 第61-63页 |
·世园特色与城市特色并重 | 第61-62页 |
·景观风貌注重生态理念 | 第62-63页 |
·区域协调发展的经营项目选择 | 第63-68页 |
·以四个维度为导向 | 第63-64页 |
·以现状条件为基础 | 第64页 |
·项目定位与布局 | 第64-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