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水敏性储层单相、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以WN、KB储层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0页 |
·国内外低渗储层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外低渗储层单相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低渗储层两相流体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储层基本地质特征 | 第16-38页 |
·WN 储层基本特征 | 第16-26页 |
·WN 储层岩石组成 | 第16-18页 |
·WN 储层岩石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WN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24页 |
·WN 储层岩石孔隙类型 | 第20-21页 |
·WN 储层岩石孔喉特征 | 第21-24页 |
·WN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4-25页 |
·WN 储层岩石润湿性 | 第25-26页 |
·WN 储层原油基本特征 | 第26页 |
·WN 储层地层水特征 | 第26页 |
·KB 储层基本地质特征 | 第26-37页 |
·KB 储层岩石组成 | 第26-29页 |
·KB 储层岩石结构特征 | 第29-31页 |
·KB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31-35页 |
·KB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5-36页 |
·KB 储层润湿性 | 第36页 |
·KB 储层原油性质 | 第36-37页 |
·KB 储层地层水性质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储层水敏性室内评价 | 第38-4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实验岩心及流体 | 第38-39页 |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WN 储层水敏伤害评价结果 | 第40-42页 |
·KB 储层水敏伤害评价结果 | 第42-46页 |
·WN、KB 储层水敏伤害对比 | 第46页 |
·储层水敏伤害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粘土矿物的影响 | 第46页 |
·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研究区单相油渗流特征 | 第48-6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岩心 | 第48页 |
·实验流体 | 第48-49页 |
·实验流程与步骤 | 第49页 |
·WN 储层单相油渗流特征 | 第49-52页 |
·KB 储层单相油渗流曲线特征 | 第52-58页 |
·研究区单相渗流拟合方程 | 第58-62页 |
·低速非线性渗流数学方程 | 第58-60页 |
·研究区储层单相流体渗流拟合方程 | 第60-62页 |
·研究区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及影响因素 | 第62-67页 |
·启动压力求取方法 | 第62-63页 |
·WN 储层单相油的启动压力梯度 | 第63-64页 |
·KB 储层单相油的启动压力梯度 | 第64-65页 |
·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因素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 第68-91页 |
·实验方法 | 第68-69页 |
·实验岩心 | 第68页 |
·实验流体 | 第68页 |
·实验流程与步骤 | 第68-69页 |
·研究区储层水驱油效率分析 | 第69-77页 |
·WN 储层水驱油效率分析 | 第69-72页 |
·KB 储层水驱油效率分析 | 第72-77页 |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 第77-86页 |
·WN 储层油水相渗曲线特征 | 第77-80页 |
·KB 储层油水相渗曲线特征 | 第80-86页 |
·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影响因素 | 第86-89页 |
·润湿性影响 | 第86页 |
·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86-87页 |
·注入压力影响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
详细摘要 | 第96-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