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沉积学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4-20页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4-15页 |
·地质构造和沉积演化背景 | 第15-20页 |
·构造背景 | 第15页 |
·地层层序和沉积演化 | 第15-16页 |
·盆地演化 | 第16-18页 |
·盆地的构造单元和特征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0-38页 |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与方法 | 第20-35页 |
·分层原则 | 第21-28页 |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地层的对比方法 | 第29-30页 |
·测井曲线的解释 | 第30页 |
·标准井及连井剖面 | 第30-34页 |
·划分标准 | 第34-35页 |
·地层划分结果及其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地层划分结果 | 第35页 |
·地层分布及展布特征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 第38-54页 |
·沉积相的划分标志 | 第38-40页 |
·沉积构造标志 | 第40-43页 |
·古生物化石 | 第43页 |
·测井相的标志 | 第43-44页 |
·测井资料来划分沉积相的原理 | 第43-44页 |
·沉积相识别的方法 | 第44页 |
·沉积相分析 | 第44-49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44-46页 |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46-47页 |
·连井剖面微相特征 | 第47-49页 |
·长 3 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 | 第49-54页 |
·长 3_3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49-50页 |
·长 3_2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0-51页 |
·长 3_1~2及长 3_1~1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成岩作用研究 | 第54-66页 |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 第54-61页 |
·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 第55-56页 |
·胶结作用 | 第56-60页 |
·溶解作用 | 第60-61页 |
·成岩演化阶段 | 第61-66页 |
第六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66-91页 |
·储层岩矿特征 | 第66-68页 |
·主要碎屑组合特征 | 第66页 |
·储层填隙物特征 | 第66-68页 |
·储层黏土矿物特征 | 第68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68-69页 |
·孔隙类型 | 第68页 |
·孔喉特征 | 第68页 |
·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9-70页 |
·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分析 | 第70页 |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 第70-80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71-74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74-76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76-80页 |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及岩石表面润湿性 | 第80-83页 |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 | 第80-82页 |
·岩石表面润湿性 | 第82-83页 |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83-88页 |
·岩性特征 | 第83-84页 |
·物性特征 | 第84页 |
·电性特征 | 第84-85页 |
·含油性特征 | 第85-87页 |
·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关系 | 第87-88页 |
·油藏成因 | 第88-91页 |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89-91页 |
第七章 油藏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研究 | 第91-99页 |
·油源条件 | 第91-93页 |
·有机质丰度 | 第91页 |
·有机质的类型与成熟度 | 第91-92页 |
·有效烃源岩厚度及生烃强度 | 第92-93页 |
·油气封盖与运移条件 | 第93-94页 |
·油气的封盖条件 | 第93页 |
·运移条件 | 第93-94页 |
·油藏类型 | 第94-96页 |
·构造及圈闭条件 | 第96页 |
·构造条件 | 第96页 |
·圈闭的条件分析 | 第96页 |
·成藏规律研究 | 第96-99页 |
第八章 油藏产建有利区筛选 | 第99-120页 |
·试油评价 | 第99-102页 |
·试油情况 | 第99-100页 |
·试油分析 | 第100-102页 |
·试油产量和试采关系讨论 | 第102页 |
·有利区块预测的依据 | 第102-103页 |
·有利区的预测 | 第103-108页 |
·基于物性参数的综合指数法产能预测 | 第108-110页 |
·基于渗流理论的超低渗透油井产能计算公式 | 第110-112页 |
·计算产能的理论基础 | 第110页 |
·渗流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110-112页 |
·试油法预测油井产能 | 第112-113页 |
·预测油井产能方法评价 | 第113-115页 |
·桥 19 井区长 3 油藏建产潜力预测 | 第115-118页 |
·井位部署 | 第118-120页 |
结论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126页 |
详细摘要 | 第126-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