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

基于GIS的ADS-B地面站部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5页
     ·ADS-B 应用的发展第10-13页
     ·地面站部署的研究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第15-18页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航空信道传输模型第20-32页
   ·无线信道及其特性第20-22页
   ·慢衰落(大尺度衰落)第22-24页
     ·路径损耗第22-24页
     ·阴影衰落第24页
   ·无线电波传输损耗第24-26页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第24-25页
     ·自然现象引起的损耗第25-26页
   ·ADS-B 地面站的覆盖半径第26-31页
     ·ADS-B 信号的最大辐射距离第26-29页
     ·ADS-B 信号的最大直视距离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可视域分析第32-46页
   ·可视域分析基础理论第32-37页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第32-33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第33-35页
     ·SRTM 高程数据第35-36页
     ·可视域分析第36-37页
     ·地形可视性分析的相关因素第37页
   ·可视域分析的常用算法第37-38页
   ·可视性分析的计算原理与结果展示第38-45页
     ·基于 DEM 的可视域分析算法第39-41页
     ·可视域分析结果展示第41-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覆盖模型与 ADS-B 地面站的布设第46-65页
   ·地面站覆盖模型第46-49页
     ·区域单重覆盖的地面站配置模型第46-47页
     ·地面站的间距与站点数量的计算第47-48页
     ·航路单重覆盖的地面站配置模型第48-49页
   ·不同高度单站覆盖第49-51页
   ·不同高度层的区域覆盖第51-61页
     ·覆盖不同高度层的地面站选址与覆盖第52-60页
     ·覆盖不同高度层的地面站数量计算第60-61页
   ·航路的单重覆盖第61-63页
   ·ADS-B 站点建设注意点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仪表着陆系统电磁信号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区域扇区复杂性因素的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