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共情的内涵 | 第11-13页 |
·共情的渊源 | 第11页 |
·共情的概念发展 | 第11-13页 |
·情绪共情的内涵 | 第13-16页 |
·情绪共情的定义 | 第13-14页 |
·情绪共情的发生机制 | 第14-15页 |
·有关情绪共情年龄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认知共情的内涵 | 第16-19页 |
·认知共情的定义 | 第16-17页 |
·认知共情的发生机制 | 第17页 |
·有关认知共情年龄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有关共情老化的理论模型 | 第19-22页 |
·动态整合理论 | 第19页 |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老化—脑模型 | 第20页 |
·共情毕生发展的双加工模型 | 第20-22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2-25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3-25页 |
·总体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3 实验研究 | 第25-45页 |
·研究一 自我报告特质共情的年龄效应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研究二 基于情绪视频任务:情绪共情的年龄效应 | 第28-36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结果 | 第31-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研究三 基于视频式错误信念任务—认知共情的年龄效应 | 第36-45页 |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结果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4 总讨论 | 第45-51页 |
·自我报告共情能力的年龄效应 | 第45页 |
·情境中情绪共情的年龄效应 | 第45-46页 |
·情境中认知共情的年龄效应及记忆的作用 | 第46-47页 |
·共情发展的双加工模型 | 第47-48页 |
·本研究对老年人维持身心健康的启示 | 第48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8-49页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9页 |
·本研究的展望 | 第49-51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