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时代传媒人职业道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目的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第11-1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基本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第13-22页
 第一节 传媒人的界定第13-18页
  一、 传媒与传媒人第13-16页
  二、 网络传媒与网络时代的传媒人第16-18页
 第二节 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内涵第18-20页
  一、 职业道德的定义第18-19页
  二、 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内涵第19页
  三、 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实践要求第19-20页
 第三节 传媒人职业道德的特征第20-22页
  一、 示范性第20页
  二、 传播性第20页
  三、 时代适应性第20-21页
  四、 不可控性第21-22页
第三章 网络时代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第22-32页
 第一节 网络时代及其特点第22-25页
  一、 网络时代第22页
  二、 网络时代的特点第22-24页
  三、 网络时代的新闻媒体第24-25页
 第二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第25-28页
  一、 坚持客观报道第25-26页
  二、 坚守社会正义第26-27页
  三、 遵守法律法规第27页
  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27-28页
 第三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第28-32页
  一、 影响社会的道德风气第28-30页
  二、 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第30页
  三、 影响大众的舆论导向第30-31页
  四、 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观念第31-32页
第四章 网络时代传媒人的道德缺失第32-49页
 第一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职业道德调查第32-39页
 第二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道德缺失的现象第39-44页
  一、 报道失真第39-40页
  二、 有偿新闻第40-42页
  三、 新闻炒作第42页
  四、 娱乐媚俗第42-43页
  五、 侵犯隐私第43-44页
 第三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道德缺失的危害第44-49页
  一、 破坏社会公正第44-45页
  二、 侵犯受众隐私第45-46页
  三、 混淆社会价值观第46-47页
  四、 误导青少年思想第47-49页
第五章 网络时代传媒人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第49-59页
 第一节 网络时代传媒人道德缺失的原因第49-52页
  一、 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第49页
  二、 唯经济利益是从的价值导向第49-50页
  三、 传媒人个人道德品质的缺失第50-51页
  四、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第51-52页
 第二节 改善网络时代传媒人道德缺失现象的对策第52-59页
  一、 加强传媒人的职业道德教育第52页
  二、 培养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第52-53页
  三、 净化媒体传播的大环境第53-54页
  四、 完善传媒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第54页
  五、 建立有效的传媒监督机制第54-55页
  六、 改善传媒人的生存环境第55-56页
  七、 重视传媒人的心理健康第56页
  八、 帮助传媒人继续学习深造第56-57页
  九、 开发多样化的传媒产业链第57-59页
附录第59-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66页
后记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捕鱼策略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
下一篇:科技期刊依托科研机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