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基于环境参量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图表目录第10-18页
1. 绪论第18-32页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第18-23页
     ·建筑数字化技术概述第18-21页
     ·数字时代下的绿色建筑第21-22页
     ·环境适应性下的建筑设计第22-23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背景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29页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第24-27页
   a)参数化设计相关理论第24-26页
   b)环境因素主导下的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第26-27页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第27-29页
   a)数字化设计相关理论第27-28页
   b)环境因素主导下的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第28-29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9-31页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页
     ·预期目标及创新点第30-31页
   ·研究框架第31-32页
2. 参数化设计的理论基础第32-46页
   ·参数化产生的背景第32-33页
   ·参数化依托的哲学思想第33-37页
     ·褶子(Fold)第33-35页
     ·游牧空间(Nomadic Space)第35页
     ·生成(Becoming)第35-36页
     ·图解(Diagram)第36-37页
   ·参数化思想的科学理论依据第37-42页
     ·复杂性科学第37-38页
     ·分形(Fractal)第38-40页
     ·混沌(Chaotic)第40-41页
     ·涌现(Emergency)第41-42页
   ·参数化思想于建筑设计层面的转化第42-45页
   ·小结第45页
 注释第45-46页
3. 参数化平台下建筑设计方法探究第46-60页
   ·参数化建筑设计初释第46-47页
   ·参数化平台第47-55页
     ·参数化平台概述第47-48页
     ·参数化平台特性第48-55页
       ·易于操作第49-51页
       ·模块元素第51-52页
       ·双向互动第52-53页
       ·即时生成第53-55页
   ·参数化平台建筑设计生成第55-59页
     ·参数化建筑生成逻辑第55-56页
     ·生成流程第56-59页
   ·小结第59页
 注释第59-60页
4. 环境因素在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的参量化探索第60-86页
   ·环境适应性建筑理念第60-62页
     ·自然界的环境适应性启示第60-61页
     ·环境适应性建筑的内涵第61-62页
   ·环境适应性理念的参数化结合第62-63页
   ·地理因素参量化第63-69页
     ·地理因素的参量化探索第64-65页
     ·案例分析第65-69页
   ·环境行为因素参量化第69-74页
     ·环境行为因素的参量化探索第70-71页
     ·案例分析第71-74页
   ·气候因素参量化第74-83页
     ·气候因素的参量化探索第75-77页
     ·案例分析第77-83页
   ·小结第83页
 注释第83-86页
5. 实验与设计实践第86-114页
   ·三个参数化实验第86-103页
     ·实验一:以地形为参量的台阶生成第86-90页
     ·实验二:以人的行为路径为参量的广场生成第90-97页
     ·实验三:以日照辐射为参量的参数化生成第97-103页
   ·苏州工业园区节能示范楼项目立面生成第103-113页
     ·项目介绍第103-104页
     ·立面形式的博弈第104-105页
     ·风环境的参量化第105-108页
     ·立面生成第108-110页
     ·最终立面成果第110-113页
   ·小结第113页
 注释第113-114页
6. 结语与展望第114-117页
   ·结论第114-115页
   ·贡献与不足第115-116页
   ·后续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第121-122页
附录 1: 有关名词解释第122-126页
附录 2:本文所用工具及其他常用工具介绍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读“因地制宜”--风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筑设计研究
下一篇:论自然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南京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