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概念阐释 | 第8-9页 |
| ·“风景区”概念解析 | 第8页 |
| ·“旅游设施”概念解析 | 第8-9页 |
| ·本文对“风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筑”涵盖范畴的界定 | 第9页 |
| ·风景区配套建筑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 ·功能性 | 第9页 |
| ·时代性 | 第9-10页 |
| ·艺术性 | 第10页 |
| ·休闲特性 | 第10页 |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与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优秀现代风景区配套建筑案例研究 | 第13-27页 |
| ·我国现代风景区配套建筑的发展脉络 | 第13-14页 |
| ·桂林芦笛岩公园 | 第14-17页 |
| ·武夷山庄 | 第17-20页 |
| ·福建漳浦西湖公园配套建筑 | 第20-22页 |
| ·西藏尼洋河游客中心 | 第22-24页 |
| ·日月潭向山游客中心 | 第24-26页 |
| ·小结:“因地制宜”——风景区配套建筑创作的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解读——“因地制宜” | 第27-37页 |
| ·因地制宜概述 | 第27页 |
| ·宏观因素 | 第27-28页 |
| ·区域气候 | 第27-28页 |
| ·区域文化 | 第28页 |
| ·区域经济 | 第28页 |
| ·微观因素 | 第28-35页 |
| ·地形地貌 | 第28-30页 |
| ·微气候 | 第30页 |
| ·景区特质 | 第30-31页 |
| ·建筑文脉 | 第31-32页 |
| ·景区规划 | 第32-33页 |
| ·建筑材料 | 第33-34页 |
| ·审美心理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实践——溧阳天目湖展示中心 | 第37-66页 |
| ·项目概述 | 第37-39页 |
| ·宏观条件分析 | 第39-41页 |
| ·区域气候 | 第39页 |
| ·区域文化 | 第39-40页 |
| ·区域经济 | 第40-41页 |
| ·微观条件分析 | 第41-46页 |
| ·地形地貌 | 第41-43页 |
| ·景区特质 | 第43-44页 |
| ·上位规划 | 第44-46页 |
| ·百花广场规划设计 | 第46-52页 |
| ·规划前提 | 第46-48页 |
| ·规划解读 | 第48-52页 |
| ·展示中心单体设计 | 第52-66页 |
| ·选址 | 第52页 |
| ·现场条件 | 第52-56页 |
| ·设计过程 | 第56-59页 |
| ·造型与立面设计 | 第59-61页 |
|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处理 | 第61-62页 |
| ·细部设计 | 第62-66页 |
| 结语 | 第66-6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图片来源 | 第69-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