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6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16-3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24页 |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 第16页 |
| ·钢管结构在钢结构建筑中的使用 | 第16-17页 |
| ·钢结构相贯节点的特性和实际应用 | 第17-21页 |
| (1) 新河谷桥 | 第18-19页 |
| (2) 鸟巢 | 第19页 |
| (3) 雅泸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桥 | 第19-20页 |
| (4) 青岛世园会植物馆 | 第20-21页 |
| ·钢管结构节点的分类 | 第21-23页 |
| ·相贯焊接节点的加强方式 | 第23-24页 |
| ·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 ·钢结构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加强型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有关钢结构节点设计规范的发展 | 第26-27页 |
| ·钢管节点的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相贯节点研究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8页 |
|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基本分析理论 | 第30-47页 |
| ·概述 | 第30页 |
| ·材料非线性分析 | 第30-36页 |
| ·弹性理论 | 第30-31页 |
| ·塑性理论 | 第31-36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36-38页 |
| ·状态的非线性分析 | 第38页 |
| ·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38页 |
| ·非线性方程的分类与求解 | 第38-43页 |
| ·非线性方程的分类 | 第38-39页 |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39-43页 |
| ·收敛准则 | 第43页 |
| ·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判断方法 | 第43-45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三章.垫板加强 K 型方圆管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7-53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47页 |
| ·材料的选取 | 第47-48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8-50页 |
| ·节点几何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 ·节点的边界条件和加载类型 | 第51-52页 |
|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垫板加强 K 型方圆管节点有限元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53-72页 |
| ·概述 | 第53页 |
| ·节点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 | 第53-54页 |
| ·不同参数对应的节点极限承载力 | 第54-58页 |
| ·垫板加强型 K 型节点的加载过程分析 | 第58-62页 |
| ·几何参数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 ·主管截面高度与其厚度比值γ的影响 | 第63-65页 |
| ·支管截面厚度与主管截面厚度比值τ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垫板截面长度与主管截面高度比值ξp的影响 | 第67-68页 |
| ·垫板截面厚度与主管截面厚度比值ηp的影响 | 第68-70页 |
| ·节点加强建议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