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认定规则之探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家庭暴力的内涵 | 第9-18页 |
(一) 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9-11页 |
1、国际机构对家庭暴力的定义 | 第9页 |
2、相关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定义 | 第9-10页 |
3、我国对家庭暴力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 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 | 第11-14页 |
1、家庭暴力的主体 | 第11-12页 |
2、家庭暴力的客体 | 第12页 |
3、家庭暴力的主观方面 | 第12页 |
4、家庭暴力的客观特征 | 第12-14页 |
(1) 身份特定性、隐蔽性 | 第12-13页 |
(2) 反复性、循环性 | 第13页 |
(3) 时间连续性 | 第13页 |
(4) 手段多样性 | 第13-14页 |
(5) 司法救济的困难性 | 第14页 |
(三) 家庭暴力的形式 | 第14-18页 |
1、身体暴力 | 第14-15页 |
2、性暴力 | 第15页 |
3、精神暴力 | 第15-16页 |
4、经济控制 | 第16-18页 |
二、家庭暴力干预的正当性 | 第18-25页 |
(一) 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 | 第18页 |
(二) 干预家庭暴力的人权意义 | 第18-21页 |
(三) 防治家庭暴力的国家责任 | 第21-25页 |
三、家庭暴力认定规则的现状与缺陷 | 第25-30页 |
(一) 法律规定的现状与缺陷 | 第25-27页 |
1、家庭暴力法律认定规则的缺失 | 第25-26页 |
2、传统认定规则的漏洞 | 第26页 |
3、家庭暴力证明标准不明确 | 第26-27页 |
(二) 法律适用的现状与缺陷 | 第27-30页 |
1、国家公权力消极干预 | 第27-28页 |
2、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 第28页 |
3、法院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28-30页 |
四、家庭暴力认定规则的完善 | 第30-39页 |
(一) 家庭暴力认定规则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1、男女平等原则 | 第30-31页 |
2、突出保护受害人原则 | 第31页 |
(二) 家庭暴力认定规则的具体原则 | 第31-33页 |
1、受暴方无过错原则 | 第31-32页 |
2、举证责任转移原则 | 第32-33页 |
(三) 家庭暴力认定规则完善 | 第33-39页 |
1、完善反家庭暴力立法 | 第33-36页 |
2、法律适用方面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