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相关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 ·前人的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前人研究的不足与总结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3-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湿热气候、地域文化与条形民居 | 第17-25页 |
| ·气候环境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 第17-19页 |
| ·闽粤湿热气候的特点 | 第17-19页 |
| ·通风是建筑适应湿热气候的最重要措施 | 第19页 |
| ·地域文化与条形民居 | 第19-24页 |
| ·闽海文化 | 第20-21页 |
| ·客家文化 | 第21-23页 |
| ·广府文化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量化分析 | 第25-31页 |
| ·自然通风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自然通风的降温原理 | 第25-26页 |
| ·自然通风的基本方法 | 第26-28页 |
| ·量化分析 | 第28-30页 |
| ·量化分析流程的设定 | 第29页 |
| ·量化分析的工具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条形民居组群通风方法的量化分析 | 第31-46页 |
| ·围垅式布局 | 第31-39页 |
| ·围垅式布局的基本特点 | 第31-32页 |
| ·围垅式布局的通风分析 | 第32-39页 |
| ·线状布局 | 第39-42页 |
| ·线状布局的基本特点 | 第39-40页 |
| ·线状布局的通风分析 | 第40-42页 |
| ·块状布局 | 第42-44页 |
| ·块状布局的基本特点 | 第42-43页 |
| ·块状布局的通风分析 | 第43-44页 |
| ·条形民居组群的通风方法总结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条形民居单元通风方法的量化分析 | 第46-79页 |
| ·纵向扩展条形单元 | 第46-54页 |
| ·纵向扩展条形单元的基本形式 | 第46-47页 |
| ·典型纵向扩展条形民居的通风分析 | 第47-54页 |
| ·横向扩展条形单元 | 第54-59页 |
| ·横向扩展条形民居的基本形式 | 第54-55页 |
| ·典型横向扩展条形民居的通风分析 | 第55-59页 |
| ·竖直方向扩展条形单元 | 第59-74页 |
| ·竖直方向扩展条形民居的基本形式 | 第59-60页 |
| ·局部竖直方向扩展条形单元的通风分析 | 第60-65页 |
| ·整体竖直方向扩展条形单元的通风分析 | 第65-74页 |
| ·条形单元通风方法总结 | 第74-78页 |
| ·风压通风方法总结 | 第75-76页 |
| ·热压通风方法总结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条形民居通风方法的现代应用 | 第79-93页 |
| ·传统民居与现代集合住宅 | 第79-83页 |
| ·现代高密度集合住宅的设计方法 | 第80-81页 |
| ·现代集合住宅与条形民居与的契合点 | 第81-83页 |
| ·条形民居组群通风方法现代应用实例——土楼公社 | 第83-90页 |
| ·项目概况 | 第83-84页 |
| ·通风分析 | 第84-90页 |
| ·条形民居单元通风方法的现代应用实践 | 第90-92页 |
| ·项目概况 | 第90-91页 |
| ·通风分析 | 第91页 |
| ·设计的缺点与不足 | 第91-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语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