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9页 |
·动态组合化学 | 第10-18页 |
·基于共价键交换的动态组合化学 | 第10-15页 |
·基于非共价键交换的动态组合化学 | 第15-16页 |
·基于多重可逆反应的动态组合化学 | 第16-18页 |
·亚组分自组装 | 第18-23页 |
·亚组分自组装的超分子构筑 | 第18-19页 |
·亚组分自组装的响应性重组 | 第19-22页 |
·亚组分自组装的自分类行为 | 第22-23页 |
·基于动态组合化学的自催化和自复制 | 第23-29页 |
·基于动态组合化学的小分子自催化和自复制 | 第24-25页 |
·基于动态组合化学的大分子自催化和自复制 | 第25-29页 |
·Ni(II)、Cu(II)、Zn(II)与亚胺的配位结构 | 第29-36页 |
·Ni(II)与亚胺的配位结构 | 第29-31页 |
·Cu(II)与亚胺的配位结构 | 第31-32页 |
·Zn(II)与亚胺的配位结构 | 第32-33页 |
·高分子亚胺基团的金属离子配位 | 第33-36页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36-3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9-47页 |
·前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40页 |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40页 |
·(N-异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的合成 | 第40-41页 |
·聚(N-异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41-42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HPMA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3页 |
·聚(N-异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5页 |
·PHPMA及其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参数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反应性自组装 | 第47-60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48页 |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溶液配制 | 第49页 |
·pH 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与三乙胺的反应 | 第49-50页 |
·紫外可见光谱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50页 |
·pH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50页 |
·DLS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反应性自组装 | 第50页 |
·~1H NMR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亚胺的化反应 | 第50-51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反应性自组装的浓度依赖性 | 第51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反应性自组装的链长效应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亚胺化诱导的自复制行为 | 第52-56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反应性自组装的浓度依赖性 | 第56-57页 |
·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反应性自组装的链长效应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自催化效应和聚集行为 | 第60-73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61页 |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61页 |
·溶液配制 | 第61页 |
·紫外可见光谱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61-62页 |
·pH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62页 |
·FES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金属配位的亚胺化反应 | 第62页 |
·DLS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组分自组装 | 第62-63页 |
·~1H NMR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诱导的自催化效应 | 第63-70页 |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聚集行为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相态转变和配位效应 | 第73-86页 |
·前言 | 第73-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7页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74页 |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74页 |
·溶液配制 | 第74页 |
·~1H NMR跟踪伯胺基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亚胺化反应 | 第74-75页 |
·DLS跟踪Ni(II)配位诱导的高分子亚组分反应驱动相态转变 | 第75-76页 |
·DLS跟踪Cu(II) 配位诱导的高分子亚组分反应驱动相态转变 | 第76-77页 |
·DLS跟踪Zn(II) 配位诱导的高分子亚组分反应驱动相态转变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金属离子配位效应 | 第77-84页 |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相态转变行为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链内-链间配位选择性 | 第86-92页 |
·前言 | 第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86页 |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86页 |
·溶液配制 | 第86页 |
·DLS测定亚组分自组装体系的平衡稳定性 | 第86-87页 |
·DLS测定高分子亚组分自组装的胶束稳定性 | 第87页 |
·GPC测定胶束内的高分子链内-链间配位模式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0页 |
·金属离子配位调控亚组分自组装聚集体 | 第87-88页 |
·胶束内高分子链内-链间的配位选择性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2-95页 |
1 全文总结 | 第92-93页 |
2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