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曲安奈德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曲安奈德的主要药理作用 | 第9-10页 |
·曲安奈德的临床应用 | 第10-12页 |
·微乳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微乳的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微乳的组成 | 第14-15页 |
·微乳的应用 | 第15-16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立题依据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处方前研究 | 第17-2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7页 |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样品配制 | 第17-18页 |
·色谱条件及专属性考察 | 第18页 |
·线性关系与范围研究 | 第18页 |
·加样回收方法考察 | 第18-19页 |
·日间精密度考察 | 第19页 |
·日内精密度考察 | 第19页 |
·重复性考察 | 第19页 |
·稳定性考察 | 第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9-25页 |
·专属性考察研究结果 | 第19-21页 |
·线性关系与范围研究结果 | 第21-22页 |
·加样回收率考察结果 | 第22页 |
·日间精密度考察结果 | 第22-23页 |
·日内精密度考察结果 | 第23-24页 |
·重复性考察结果 | 第24-25页 |
·稳定性考察结果 | 第25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处方设计 | 第26-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各辅料对药物的干扰性考察 | 第27页 |
·辅料的初步筛选 | 第27-28页 |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方法 | 第28-29页 |
·最大载药量的确定 | 第29页 |
·载药微乳的稳定性考察 | 第29-30页 |
·影响因素实验 | 第30页 |
·曲安奈德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 第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8页 |
·辅料对药物的干扰性考察结果 | 第30页 |
·辅料的初步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结果 | 第31-34页 |
·最大载药量的确定结果 | 第34-35页 |
·载药微乳的稳定性考察结果 | 第35-37页 |
·影响因素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质量考察 | 第40-4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的微观形态 | 第41页 |
·外观及类型判断 | 第41页 |
·pH 测定 | 第41页 |
·粘度测定 | 第41-42页 |
·折光率测定 | 第42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42页 |
·Zeta 电位测定 | 第42页 |
·粒径与分布 | 第42页 |
·稳定性考察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的微观形态结果 | 第43页 |
·外观及类型判断结果 | 第43页 |
·pH 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粘度测定结果 | 第44页 |
·折光率测定结果 | 第44页 |
·电导率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Zeta 电位测定结果 | 第45页 |
·粒径与分布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稳定性考察结果 | 第46-47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曲安奈德注射用微乳溶血性评价与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48-62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曲安奈德微乳注射液溶血性评价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血浆中曲安奈德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0-51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51-53页 |
·实验结论 | 第53-60页 |
·曲安奈德微乳注射液溶血性评价试验结果 | 第53页 |
·血浆中曲安奈德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结果 | 第53-59页 |
·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59-6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