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2页 |
| 1 TIAs生物合成步骤及其关键酶 | 第10-13页 |
| 2 TIAs生物合成的调控 | 第13-14页 |
| 3 长春花TIAs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 | 第14-16页 |
| ·单基因或多基因调控策略 | 第14-15页 |
| ·反义RNA或RNAi策略 | 第15页 |
| ·转录因子调控策略 | 第15-16页 |
| 4 TIAs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 | 第16-18页 |
| ·参与长春花TIAs生物合成调控的转录因子 | 第16-18页 |
| 5 WRKY转录因子 | 第18-22页 |
|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分类 | 第18-19页 |
| ·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9-22页 |
| 6 JAs信号分子介导的次生代谢转录调控 | 第22-25页 |
| ·JAs介导的转录因子调控次生代谢 | 第22-23页 |
| ·JAs介导的TIAs生物合成中的转录因子调节 | 第23-25页 |
| 7 TIAs途径相关酶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8 启动子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31页 |
| ·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数据库 | 第27页 |
| ·启动子的克隆 | 第27-28页 |
| ·启动子表达模式及强度分析 | 第28页 |
| ·启动子的缺失和突变分析 | 第28-29页 |
| ·酵母单杂交技术 | 第29-31页 |
| 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意义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药用植物长春花WRKY转录因子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 | 第32-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材料 | 第32页 |
| ·方法 | 第32-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 ·长春花CrWRKY转录因子的筛选和鉴定 | 第35-38页 |
| ·长春花CrWRKY转录因子的序列比对和分类 | 第38-39页 |
| ·CrWRKY家族WRKY基序和锌指结构的保守性与多样性 | 第39-41页 |
| ·CrWRKY的表达模式 | 第41-42页 |
| ·CrWRKY表达模式的验证 | 第42-44页 |
| 3 讨论 | 第44-46页 |
| 4 结论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长春花高效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 第48-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 ·材料 | 第48-49页 |
| ·方法 | 第49-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 ·长春花不同外植体发根诱导率和生长速率比较 | 第51-53页 |
| ·毛状根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3-54页 |
| ·转基因毛状根的分子检测 | 第54-55页 |
| ·毛状根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 3 讨论 | 第55-57页 |
| 4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长春花中CrWRKY1启动子的分离及鉴定 | 第58-7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4页 |
| ·材料 | 第58-59页 |
| ·方法 | 第59-6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 ·CrWRKY1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4-65页 |
| ·CrWRKY1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 | 第65页 |
| ·5’和3’缺失分析 | 第65-66页 |
| ·不同顺式作用元件的突变分析 | 第66-68页 |
| 3 讨论 | 第68-69页 |
| 4 结论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CrWRKY1启动子及其缺失片段的表达分析 | 第70-8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 ·材料 | 第70-71页 |
| ·方法 | 第71-7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 ·CrWRKY1启动子在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中的分析 | 第73-76页 |
| ·CrWRKY1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分析 | 第76-78页 |
| ·CrWRKY1启动子中的JA响应元件的鉴定 | 第78-79页 |
| 3 讨论 | 第79页 |
| 4 结论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与CrWRKY1启动子相互作用的潜在转录因子的克隆 | 第81-9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9页 |
| ·材料 | 第81-82页 |
| ·方法 | 第82-8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4页 |
| ·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 第89页 |
| ·诱饵质粒抗性浓度的筛选 | 第89-90页 |
| ·酵母单杂交菌落PCR鉴定结果 | 第90页 |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 ·S1FA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92-93页 |
| ·CrMYB44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93-94页 |
| ·DOF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第94页 |
| 3 讨论 | 第94-95页 |
| 4 结论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 附 各章彩图 | 第107-111页 |
| 作者简介和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1-113页 |
| Abstract | 第113-117页 |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