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河口性鱼(溯河降海)论文--鲑鱼论文

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投喂策略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第一节 工业化循环水系统研究进展第14-23页
  1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简介第14-16页
  2 循环水系统研究进展第16-23页
 第二节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投喂策略研究进展第23-28页
  1 养殖系统自污染第23-24页
  2 投喂策略与鱼类摄食生长第24-25页
  3 投喂策略与鱼类消化第25页
  4 投喂策略与氮磷收支第25-26页
  5 投喂-生长及投喂-氮磷排放模型第26-28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不同饲料及饱食度对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肉质及系统水质的影响第30-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实验用鱼及饲料第30-31页
   ·实验系统及养殖管理第31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31-32页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第32-34页
   ·数据分析第34页
 2 结果第34-38页
   ·生长和消化性能第34-35页
   ·组织消化酶活力第35-36页
   ·鱼肉品质第36-37页
   ·肠道食糜黏度第37-38页
 3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投喂策略及养殖密度对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消化及系统氮磷排放的影响第40-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实验用鱼及实验设计第41页
   ·实验饲料第41页
   ·养殖管理第41-43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43页
   ·指标测定第43-45页
   ·统计分析第45页
 2 结果第45-49页
   ·生长性能第45-46页
   ·消化性能第46-47页
   ·组织及血浆酶活力第47-48页
   ·血清激素第48-49页
   ·氮磷排放第49页
 3 讨论第49-54页
第四章 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组合对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及氮磷收支的影响第54-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9页
   ·实验设计与实验用鱼第54-55页
   ·实验饲料第55页
   ·实验系统第55-56页
   ·养殖管理第56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56-57页
   ·指标测定第57-59页
   ·统计分析第59页
 2 结果第59-70页
   ·生长性能第59-61页
   ·消化性能第61-62页
   ·血清激素第62-64页
   ·组织及血浆酶活力第64-65页
   ·鱼体成分第65-66页
   ·饲料元素及能量沉积第66-68页
   ·氮、磷利用第68-69页
   ·水质指标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6页
第五章 投喂负荷对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及氮磷收支影响第76-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实验设计与实验用鱼第76-77页
   ·实验饲料第77页
   ·养殖系统及养殖管理第77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77页
   ·指标测定第77-79页
   ·统计分析第79-80页
 2 结果第80-86页
   ·生长性能第80-81页
   ·消化率第81-82页
   ·血清激素第82-83页
   ·消化酶和血浆免疫酶第83页
   ·水质指标第83-84页
   ·氮、磷收支第84-86页
 3 讨论第86-90页
第六章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投喂-生长模型和氮磷排放模型的初步构建第90-98页
 1 经验生长模型第91页
   ·投喂-生长模型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1页
   ·经验生长模型构建第91页
 2 氮磷排放模型的建立第91-93页
   ·氮排放模型第92-93页
   ·磷排放模型第93页
 3 模型总结第93-94页
 4 模型准确性检验第94-98页
   ·投喂-生长模型检验第94-96页
   ·氮磷排放模型检验第96-98页
第七章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经验生长和氮磷排放模型在生产中的应用检验第98-10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8-99页
   ·实验系统及实验用鱼第98页
   ·实验饲料第98-99页
   ·养殖管理第99页
   ·样品采集第99页
 2 实验结果第99-102页
   ·经验生长模型验证第99-101页
   ·氮磷排放模型验证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1 结论第104-105页
 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4页
作者简介第124-126页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撰写及发表目录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殖虾蟹疫病免疫防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仿刺参幼参对不同刺激的应激机制及维生素C、E抗应激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