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装备制造业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相关国际投资理论 | 第14-16页 |
·FDI 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 | 第16-17页 |
·FDI 与产业集群相互影响的研究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 FDI 的环境分析 | 第22-28页 |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 | 第22-23页 |
·国际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 第22页 |
·国际产业链整体搬迁,制造业仍为产业转移重要领域 | 第22-23页 |
·国内经济格局的新变动 | 第23-25页 |
·国内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部地区转移 | 第23-24页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机遇 | 第24-25页 |
·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的新要求 | 第25-27页 |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关键在转型 | 第25-26页 |
·山西省转型发展需要新跨越 | 第26页 |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内在要求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 第28-37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资本形成的影响 | 第28-31页 |
·山西装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 第28-30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 | 第30-31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外商直接投资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现状 | 第31-3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的贡献 | 第33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溢出的影响 | 第33-34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 第34-36页 |
·山西装备制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劳动力就业现状 | 第34-35页 |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西装备制造业就业的贡献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 | 第37-45页 |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物质基础 | 第37-40页 |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第37-39页 |
·雄厚的工业基础 | 第39页 |
·日益完善的现代物流系统 | 第39-40页 |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人力基础 | 第40-42页 |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 第40-42页 |
·丰富的科研人员储备 | 第42页 |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 | 第42-44页 |
·装备制造业在山西主导地位的确立 | 第42-43页 |
·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引资平台力度的加大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经验及启示 | 第45-51页 |
·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 | 第45-46页 |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增强服务功能 | 第45-46页 |
·建立完善的金融、教育、科技创新体系 | 第46页 |
·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启示 | 第46-48页 |
·构建产业集聚示范区 | 第46-47页 |
·“一厂一校一所”教育科研体系 | 第47-48页 |
·国内经验对山西的启示 | 第48-49页 |
·改善设施及配套制度提高服务职能 | 第48页 |
·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程度 | 第48-49页 |
·完善金融、教育、科研体系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措施 | 第51-58页 |
·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对外资的吸引力 | 第51-53页 |
·完善设施物资基础 | 第51-52页 |
·加强制度供给,优化投资软环境 | 第52页 |
·加强本土人力资源的培养 | 第52-53页 |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 第53-54页 |
·建立完善的引资机制 | 第53页 |
·招商引资政策应适度转变 | 第53-54页 |
·注重利用外资的风险防范 | 第54页 |
·实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战略 | 第54-56页 |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树立区域品牌 | 第54-55页 |
·将引资战略与产业集群战略相结合 | 第55-56页 |
·加大科研投入,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学、研优化组合 | 第56-57页 |
·鼓励外企在开发区内设立研发机构 | 第56页 |
·推动本土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 第56页 |
·培养高素质装备制造业技术队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1、结论 | 第58页 |
2、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