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舞蹈理论论文--舞蹈艺术史论文

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研究状况第9-11页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11-13页
第一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背景第13-16页
 一、延安文艺发展的需要第13-14页
 二、各类艺术团体的成立第14-15页
 三、延安戏剧界流行“大、洋、古”的风气第15-16页
第二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展历程第16-24页
 一、新秧歌运动的兴起第16-19页
  (一) 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第16-17页
  (二)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的文艺政策第17-18页
  (三) 《兄妹开荒》的诞生标志着新秧歌运动的兴起第18-19页
 二、新秧歌运动的发展与高潮第19-21页
  (一) 边区与抗日根据地剧运总方针的确定第19-20页
  (二) 如火如荼的“文艺下乡”运动第20-21页
 三、新秧歌运动的扩展第21-24页
第三章 延安新秧歌运动的特点第24-39页
 一、新秧歌剧的宣教性第24-28页
  (一) 始终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政策第24-25页
  (二) 内容上突出政治性和斗争性第25-27页
  (三) 通俗易懂且贴近人民的生活第27-28页
 二、表演上的多样性第28-31页
  (一) 以广场舞为载体的表演模式第28-30页
  (二) 搜集学习民间艺术形式第30-31页
 三、创作上的群体性第31-33页
  (一) 集体创作开启了全新的群众文艺时代第31-32页
  (二) 群众自发的秧歌活动第32-33页
 四、新秧歌运动的组织性第33-36页
  (一) 对旧戏班、民间艺人逐步地加以改造第33-35页
  (二) 形成了诸多有影响力的秧歌剧团第35-36页
 五、新秧歌运动的示范性第36-39页
  (一) 推进了晋察冀边区的戏剧运动第36-37页
  (二) 带动了东北解放区的新秧歌运动第37-39页
第四章 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评价第39-47页
 一、延安新秧歌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第39-41页
  (一) 贯彻了党的文艺方针,起到了政治宣传、鼓舞士气的作用第39-40页
  (二) 新秧歌剧丰富了群众文化、实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第40-41页
 二、整合了文艺工作者的意识形态第41-43页
 三、对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反思与启示第43-47页
  (一) 新秧歌剧创作中的出现的公式主义问题第43-45页
  (二) 延安新秧歌运动带来的启示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大爆炸》中的俚语汉译研究
下一篇:陕北民歌网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