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网络舆论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5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5页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第15-17页
     ·研究思路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网络舆论监督概述及理论基础第17-28页
   ·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第17-21页
     ·舆论监督第17-18页
     ·网络舆论监督第18-20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客体第20-21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第21-23页
     ·广泛性第21-22页
     ·隐蔽性第22页
     ·互动性第22-23页
     ·直观性第23页
     ·高效性第23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第23-25页
     ·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第23-24页
     ·提升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第24页
     ·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24-25页
   ·理论基础第25-28页
     ·人民主权理论第25-26页
     ·权力制约论第26-28页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第28-36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第28-31页
     ·民意反映更加真实第28-29页
     ·网络舆论监督的门槛低第29-30页
     ·网络舆论监督有效推进反腐工作第30页
     ·网络舆论监督提高了监督效力第30-31页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监督主体的代表性不足第31-32页
     ·网络信息虚假、片面第32页
     ·监督效力不稳定第32-33页
     ·政府回应能力不高第33-34页
     ·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的越位第34-35页
     ·网络存在暴力第35-36页
第四章 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45页
   ·监督主体方面第36-39页
     ·互联网建设不完善导致监督主体结构不合理第36-38页
     ·监督主体的主观性与情绪化第38-39页
   ·监督客体方面第39-42页
     ·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第39-40页
     ·政府网络监管力度不够第40-41页
     ·行政人员缺乏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技巧第41-42页
   ·网站信息审核不严密、存在虚假信息第42-43页
   ·网络环境方面第43-45页
     ·网络舆论监督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第43页
     ·网络伦理和道德素质缺失第43-45页
第五章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对策第45-56页
   ·加强网民自身教育、提高监督主体素质第45页
   ·政府部门第45-52页
     ·加大投入,提高网络普及率第46页
     ·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制度第46-47页
     ·有效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第47-48页
     ·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第48-49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第49-50页
     ·加强政府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网络舆论监督长效机制第50-52页
   ·互联网站第52-54页
     ·强化网络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第52-53页
     ·互联网站要严格信息审查,净化网络环境第53-54页
   ·加强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突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第54-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选考试制度与科举制比较研究
下一篇: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非政府组织参与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