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老龄化及高龄化 | 第14-15页 |
·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 第15页 |
·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 | 第15-16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国外及港台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理论分析 | 第25-35页 |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 | 第25页 |
·社区 | 第25-26页 |
·长期护理 | 第26-27页 |
·社区养老 | 第27页 |
·正式照护 | 第27页 |
·非正式照护 | 第27-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老年社会学理论 | 第28页 |
·社区照顾理论 | 第28-29页 |
·需求生命周期理论 | 第29-30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0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分类 | 第30-32页 |
·养老护理服务机构 | 第30-31页 |
·医疗护理服务机构 | 第31-32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 SWTO 分析 | 第32-35页 |
·SWTO 分析方法 | 第32页 |
·对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 SWTO 分析 | 第32-33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战略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实证调研 | 第35-57页 |
·上海市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现状 | 第35-40页 |
·历史沿革 | 第35-37页 |
·整体框架 | 第37-40页 |
·实地调查 | 第40-41页 |
·调查对象 | 第40页 |
·调查内容 | 第40页 |
·调查实施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1-52页 |
·社区高龄老人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1-48页 |
·社区高龄老人照护者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8-49页 |
·社区为老服务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2-57页 |
·高龄老人社区照护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社区为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国外老年护理服务的比较研究 | 第57-67页 |
·德国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 第57-60页 |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57-59页 |
·德国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辅助系统 | 第59-60页 |
·日本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 第60-64页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第60-62页 |
·日本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辅助系统 | 第62-64页 |
·经验借鉴 | 第64-67页 |
·对社区老年照护需求进行分析 | 第64页 |
·照护需求按等级划分 | 第64-65页 |
·完善老年照护体系 | 第65页 |
·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 第65页 |
·长期护理筹资渠道多样化 | 第65页 |
·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65-66页 |
·制订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 | 第67-85页 |
·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 | 第67-69页 |
·基本原则 | 第67-68页 |
·总体思路 | 第68-69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各主体责任 | 第69-76页 |
·个人责任 | 第69页 |
·家庭责任 | 第69-71页 |
·社会责任 | 第71-73页 |
·政府责任 | 第73-76页 |
·发展社区老年护理 | 第76-77页 |
·建立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平台,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 | 第76页 |
·引入市场机制,引进专业护理力量 | 第76页 |
·促进家庭护理机构建设,完善家庭护理服务 | 第76-77页 |
·建立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 | 第77页 |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体系构建 | 第77-81页 |
·组织结构 | 第77-79页 |
·运作模式 | 第79-81页 |
·社区老年长期照护的相关制度设计 | 第81-85页 |
·转介制度 | 第81-82页 |
·评估制度 | 第82-83页 |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完善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的思考 | 第85-97页 |
·建立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之间的融合机制 | 第85-88页 |
·建立、健全有效的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平台 | 第85-86页 |
·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服务衔接平台 | 第86-88页 |
·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 | 第88-90页 |
·明确各类机构的功能定位 | 第88页 |
·加强养老护理行业指导与行业自律 | 第88-89页 |
·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 第89-90页 |
·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护能力 | 第90-91页 |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 | 第90页 |
·扶持社区老年人组织 | 第90页 |
·办理社区老年健康卡 | 第90-91页 |
·加快社区老年护理院建设 | 第91-95页 |
·加快社区老年护理院机构建设 | 第91页 |
·建立系统的老年护理保障体系 | 第91-92页 |
·建立老年护理评估体系 | 第92页 |
·加快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居家照护体系的建设 | 第92-94页 |
·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联动机制 | 第94-95页 |
·老年护理服务投资多元化 | 第95-97页 |
·运作方式 | 第95-96页 |
·老年护理服务的民营化 | 第96-9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8页 |
·总结 | 第97页 |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5页 |
附录一:上海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研究问卷 | 第101-103页 |
附录二:上海市社区老年工作负责人访谈提纲 | 第103-104页 |
附录三: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照护者访谈提纲 | 第10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1.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
2. 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