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利益均衡下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村庄 | 第18页 |
·村庄规划 | 第18页 |
·利益相关者与多元利益均衡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国外村庄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 | 第19-22页 |
·日本的市町村合并和“全综规划” | 第19-20页 |
·韩国新农村运动 | 第20页 |
·德国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 | 第20-21页 |
·研究述评 | 第21-22页 |
·国内村庄规划的相关实践研究 | 第22-26页 |
·浙江万村整治千村示范 | 第22-23页 |
·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 | 第23-24页 |
·成都灾后村庄重建 | 第24-25页 |
·安徽美好乡村建设 | 第25-26页 |
·研究述评 | 第26页 |
·国内外村庄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30页 |
·国外村庄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28页 |
·国内村庄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村庄规划建设模式及各方利益诉求 | 第31-38页 |
·土地整理项目型 | 第31-33页 |
·运作模式 | 第31-32页 |
·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 第32-33页 |
·存在问题 | 第33页 |
·新农村典型示范村 | 第33-34页 |
·运作模式 | 第33-34页 |
·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 第34页 |
·存在问题 | 第34页 |
·环境整治改造型 | 第34-35页 |
·运作模式 | 第34-35页 |
·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 第35页 |
·存在问题 | 第35页 |
·特色村落保护型 | 第35-37页 |
·运作模式 | 第35-36页 |
·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 | 第36页 |
·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村庄规划现状总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当前村庄规划的现状特征 | 第38-40页 |
·规划阶段:发展供需不相符 | 第38-39页 |
·实施阶段:资金政策不到位 | 第39-40页 |
·总体层面:整体过程不连续 | 第40页 |
·村庄规划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 第40-41页 |
·“一元主导”——村庄规划的失衡 | 第40页 |
·“多元并存”——村庄建设的诉求 | 第40-41页 |
·不同利益冲突下的解决思路 | 第41-43页 |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村庄规划协调 | 第41-42页 |
·多元价值需求下的村庄规划协调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追求公共利益均衡的村庄规划主导模式 | 第44-65页 |
·多元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 | 第44-46页 |
·多元主体利益分析 | 第44-45页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45-46页 |
·博弈状态下博弈模型的假设 | 第46-52页 |
·多元利益主体选择 | 第46-47页 |
·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47-52页 |
·博弈结果:五种不同主体主导的模式 | 第52页 |
·追求公共利益均衡的村庄规划主导模式 | 第52-64页 |
·政府主导、村民合作型 | 第52-56页 |
·村集体主导型 | 第56-58页 |
·政府引导、开发机构参与型 | 第58-60页 |
·政府引导、开发机构与企业合作型 | 第60-62页 |
·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型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尊重村民价值诉求的村庄规划设计策略 | 第65-73页 |
·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 | 第65-67页 |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65-66页 |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66-67页 |
·尊重村民价值诉求的村庄规划原则 | 第67-68页 |
·规划程序上强调全过程参与 | 第67-68页 |
·规划内容上突出问题导向 | 第68页 |
·规划实施上重视信息反馈 | 第68页 |
·村民价值诉求下的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 第68-72页 |
·村落肌理 | 第69-70页 |
·公共空间 | 第70-71页 |
·私属空间 | 第71页 |
·建筑景观环境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语及展望 | 第73-75页 |
·论文结语 | 第7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3-7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皖北美好乡村调研报告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