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明代洪武年间奏议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2页
   ·研究现状第8-11页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奏议概貌第12-19页
   ·奏议的涵义第12-15页
   ·奏议的源流第15-17页
   ·奏议的特点第17-19页
第二章 洪武奏议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批阅与收藏第19-26页
   ·洪武奏议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第19-22页
   ·洪武奏议的批阅第22-23页
   ·洪武奏议的收藏第23-26页
第三章 洪武奏议的议事内容及功能分层第26-34页
   ·洪武奏议的议事内容第26-31页
     ·议政第26-28页
     ·弹劾第28-29页
     ·颂贺第29页
     ·言灾异第29-30页
     ·乞致仕与谢恩第30-31页
   ·洪武奏议的功能分层第31-34页
     ·先事之奏第31-32页
     ·后事之奏第32-33页
     ·承旨之奏第33-34页
第四章 洪武奏议的文体研究第34-57页
   ·洪武奏议的主要文体形态第34-37页
     ·表第34-35页
     ·疏第35页
     ·封事第35-36页
     ·策第36-37页
   ·洪武奏议的文体特征第37-57页
     ·体制宏大,结构明晰第38-40页
     ·语言平实,不失典雅第40-45页
     ·说理议论为主,抒情兼备第45-50页
     ·实用性强,艺术性低第50-57页
第五章 洪武奏议个案分析第57-76页
   ·鸿泽滂沛,莫不感激思奋——宋濂奏议第57-65页
     ·宋濂奏议的分布及问题说明第57-59页
     ·宋濂奏议的特征第59-65页
   ·思报圣恩,理当知无不言——解缙奏议第65-71页
     ·解缙奏议的"忠直"特点第66-68页
     ·解缙与叶伯巨"万言书"之比较第68-71页
   ·从身份遭遇看二人奏议风格之不同第71-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考的画卷--彭燕郊与绘画艺术研究
下一篇:涉“和”典故群源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