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上海不同功能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3页
   ·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2-13页
   ·河流重金属污染第13-16页
     ·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3-14页
     ·水体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第14-16页
   ·沉积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价第16-19页
     ·基于重金属总量的风险评价第16-18页
     ·基于AVS/SEM比值的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第18-19页
   ·河道大型底栖动物第19-21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1-2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3-31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3-25页
     ·自然区域概况第23-24页
     ·采样区域概况第24-25页
   ·样点分布及采样时间第25-26页
     ·采样时间第25-26页
     ·样点布设第26页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第26-30页
     ·现场理化指标的测定第26页
     ·沉积物样品采集及理化指标测定方法第26-28页
     ·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第28页
     ·沉积物和生物体重金属测定方法第28-30页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研究第31-49页
   ·各河道沉积物Pb、Zn和Cd的含量分布第31-34页
   ·各河道沉积物Pb、Zn和Cd的形态分布第34-36页
   ·沉积物重金属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第36-38页
     ·沉积物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6-37页
     ·不同河道沉积物重金属之间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分析第37-38页
   ·沉积物重金属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8-41页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8页
     ·沉积物重金属形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8-41页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第41-43页
   ·讨论第43-47页
     ·重金属含量分布第43-44页
     ·形态分布第44-45页
     ·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地积累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空间分布特征第49-58页
   ·结果第49-54页
     ·沉积物中的AVS和TOC分布特征第49-51页
     ·沉积物中SEM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第51-52页
     ·AVS、SEM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52-53页
     ·AVS和SEM的相关关系第53-54页
     ·SEM/AVS与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第54页
   ·讨论第54-56页
     ·AVS和TOC分布特征的分析第54-55页
     ·SEM的分布特征第55页
     ·SEM/AVS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第五章 河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和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特征研究第58-66页
   ·结果第58-63页
     ·群落结构组成第58-62页
     ·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特征第62页
     ·各河道主要种与沉积物重金属的相关关系第62-63页
   ·讨论第63-64页
     ·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第63页
     ·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特征第63-64页
     ·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相关关系第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66-69页
   ·总结第66-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有机氮的输送和转化--以氨基酸为例
下一篇:河口水库浮游植物变化特征及环境管理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