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留矿体开采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 ·驻留矿体开采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矿体赋存特征 | 第14-15页 |
| ·开拓系统与开采规模 | 第15-17页 |
| ·开采方法 | 第17-18页 |
| ·开采时机 | 第18-19页 |
| ·露天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 ·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 ·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 | 第25页 |
| ·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 ·课题的选取 | 第26-2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姑山铁矿矿山基本情况 | 第29-34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29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 ·环境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 ·矿山开采现状 | 第31-32页 |
| ·露天开采现状 | 第31-32页 |
| ·地下开采现状 | 第32页 |
| ·矿山地下开采的几个安全问题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驻留矿体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51页 |
| ·矿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34页 |
| ·岩体结构特征 | 第34-35页 |
| ·岩体风化及蚀变特征 | 第35页 |
| ·地下水条件 | 第35-36页 |
| ·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驻留矿体地下开采边坡变形规律 | 第37-43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 | 第37-39页 |
| ·边坡变形规律分析 | 第39-43页 |
| ·边坡的破坏模式分析 | 第43页 |
| ·允许安全系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 ·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分析 | 第44-50页 |
| ·研究范围的选取 | 第44-46页 |
| ·计算分析方法及实现 | 第46-49页 |
| ·岩土体物理力学强度指标的选取 | 第49页 |
| ·计算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露天边坡下驻留矿体开采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51-60页 |
| ·MADIS软件简介 | 第52-54页 |
| ·基本假设 | 第54页 |
| ·计算范围 | 第54-55页 |
| ·单元类型 | 第55页 |
| ·材料参数 | 第55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55-56页 |
|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安全系数分析 | 第56页 |
| ·应力分析 | 第56-58页 |
| ·位移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边坡稳定性的模糊评判 | 第60-71页 |
| ·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60-66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61-62页 |
| ·多级综合评价模型 | 第62-63页 |
| ·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 ·确定因素权重 | 第64-66页 |
| ·边坡稳定性等级及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66-67页 |
| ·隶属函数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 第67-68页 |
| ·边坡稳定性的评判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边坡控制策略 | 第71-79页 |
| ·边坡防护原则 | 第71-72页 |
| ·常用防护措施 | 第72-76页 |
| ·锚固技术 | 第72页 |
| ·钢筋混凝土支挡结构 | 第72-73页 |
| ·控制爆破技术 | 第73-74页 |
| ·排水工程 | 第74-75页 |
| ·削坡减载 | 第75页 |
| ·采动防护 | 第75-76页 |
| ·姑山露天边坡的控制措施 | 第76-77页 |
| ·第四系覆盖层边坡的控制 | 第76页 |
| ·地下采矿方法优化 | 第76页 |
| ·排洪沟 | 第76页 |
| ·留设边界保安矿柱 | 第76-77页 |
| ·边坡稳定性的监测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