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导言 | 第11-21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论文的重难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 ·论文的重难点 | 第19-20页 |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 第2章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第21-28页 |
|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 ·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构成 | 第22-24页 |
| ·有关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的理论阐释 | 第24-28页 |
|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观点 | 第24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 ·社会分层理论 | 第25-26页 |
| ·社会排斥理论 | 第26-28页 |
| 第3章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及其影响 | 第28-38页 |
| ·我国现阶段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状况和特征 | 第28-30页 |
|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现状 | 第30-35页 |
|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35-38页 |
| ·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35-36页 |
| ·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 第36-38页 |
| 第4章 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 | 第38-47页 |
|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强化了低收入群体的弱势地位 | 第38-40页 |
| ·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劳动报酬偏低 | 第40-41页 |
|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 | 第41-44页 |
| ·低收入群体自身因素 | 第44-47页 |
| 第5章 提高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7-65页 |
|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 第47-50页 |
| ·促进经济发展是根本 | 第47-49页 |
| ·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 第49-50页 |
| ·切实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 | 第50-53页 |
| ·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 第50-51页 |
| ·加大职业培训,做好再培训 | 第51-53页 |
|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 第53-54页 |
|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与再就业 | 第53页 |
| ·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 | 第54页 |
|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分配 | 第54-59页 |
| ·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 第55-56页 |
| ·再分配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 第56-58页 |
| ·推动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58-59页 |
| ·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 第59-65页 |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 第61-62页 |
| ·建立和完善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 | 第62页 |
| ·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建设 | 第62-63页 |
| ·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63页 |
| ·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统计监测工作 | 第63-65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