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宗教建筑论文

中国佛教寺院钟鼓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形制及布局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1-13页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第13-14页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14页
   ·相关研究成果第14-19页
     ·对于佛寺布局及佛寺钟鼓楼布局的研究第14-18页
     ·对于钟鼓楼建筑形成及演变的研究第18-19页
第2章 钟鼓楼建筑的形成与演变第19-38页
   ·钟与鼓的象征意义第19-21页
   ·钟鼓楼建筑的形成与发展第21-34页
     ·秦汉至南北朝第21-25页
     ·隋唐至宋金第25-30页
     ·元第30-31页
     ·明清第31-34页
   ·小结第34-38页
第3章 佛寺内对称楼阁布局演变第38-68页
   ·中国历代佛寺布局演变简述第38-40页
     ·东汉、三国第38页
     ·两晋南北朝第38-39页
     ·隋唐第39-40页
     ·宋元第40页
     ·明清第40页
   ·佛寺内楼阁建筑简述第40-42页
   ·佛寺内对称楼阁布局演变第42-66页
     ·钟楼与经藏第42-48页
     ·经藏与经藏、钟楼与钟楼第48-50页
     ·经藏或钟楼单独配置第50-51页
     ·钟楼与佛塔第51-53页
     ·楼阁式双塔第53-57页
     ·钟楼与轮藏第57-58页
     ·钟楼与观音阁第58-60页
     ·钟楼与华严阁第60页
     ·钟楼与僧伽阁第60-61页
     ·慈氏阁与轮藏第61-62页
     ·观音阁(殿)与轮藏第62-63页
     ·钟楼与井亭第63-64页
     ·钟楼单独配置第64-65页
     ·钟楼与鼓楼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及确立第68-79页
   ·佛寺内钟与鼓的使用第68-70页
   ·佛寺钟鼓楼制度的始建及确立时期第70-78页
     ·始建时期分析第70-73页
     ·确立时期分析第73-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佛寺钟鼓楼实物现状第79-103页
   ·山西地区第82-93页
     ·善化寺(Ⅰ-2)第82-83页
     ·华严寺(Ⅰ-4)第83-84页
     ·广胜寺(Ⅰ-6)第84页
     ·岩山寺(Ⅱ-2)第84-85页
     ·显通寺(Ⅱ-3)第85-86页
     ·青莲寺(Ⅲ-3)第86-87页
     ·镇国寺(Ⅲ-4)第87页
     ·崇福寺(Ⅲ-5)第87-88页
     ·双林寺(Ⅲ-6)第88页
     ·龙门寺(Ⅳ-1)第88-89页
     ·南吉祥寺(Ⅳ-3)第89页
     ·慈相寺(Ⅴ-5)第89-90页
     ·资寿寺(Ⅴ-6)第90页
     ·香严寺(Ⅴ-7)第90-91页
     ·浑源永安寺(Ⅴ-8)第91页
     ·安国寺(Ⅴ-9)第91-92页
     ·开化寺(Ⅴ-10)第92页
     ·定林寺(Ⅴ-11)第92页
     ·福胜寺(Ⅴ-12)第92-93页
   ·北京地区第93-98页
     ·智化寺(Ⅰ-7)第93-94页
     ·戒台寺(Ⅳ-2)第94-95页
     ·觉生寺(Ⅳ-5)第95页
     ·潭柘寺(Ⅴ-1)第95-96页
     ·法源寺(Ⅴ-2)第96-97页
     ·碧云寺(Ⅴ-3)第97页
     ·十方普觉寺(Ⅴ-4)第97-98页
   ·河北地区第98-99页
     ·正定开元寺(Ⅲ-1)第98页
     ·毗卢寺(Ⅳ-4)第98-99页
   ·河南地区第99-100页
     ·白马寺(Ⅰ-5)第99页
     ·风穴寺(Ⅲ-2)第99-100页
   ·浙江地区第100-101页
     ·保国寺(Ⅰ-3)第100-101页
     ·国清寺(Ⅴ-13)第101页
   ·山东、辽宁地区第101-103页
     ·灵岩寺(Ⅱ-1)第101-102页
     ·奉国寺(Ⅰ-1)第102-103页
第6章 佛寺钟鼓楼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第103-124页
   ·建筑形制第103-115页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钟楼形制第103-109页
     ·实物钟鼓楼的建筑形制第109-115页
     ·小结第115页
   ·布局特征第115-124页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钟鼓楼布局第115-117页
     ·实物钟鼓楼的布局特征第117-122页
     ·小结第122-124页
第7章 韩国佛寺钟鼓楼建筑第124-134页
   ·朝鲜时期佛教及佛寺简述第124-126页
   ·朝鲜时期佛寺钟鼓楼演变第126-129页
   ·佛殿四物的设置方式第129-132页
   ·中国与韩国佛寺钟鼓楼比较第132-133页
   ·小结第133-134页
第8章 结论第134-137页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背景第134页
     ·佛寺外在因素第134页
     ·佛寺内在因素第134页
   ·佛寺钟鼓楼的形成时期第134-135页
   ·佛寺钟鼓楼的建筑形制与布局特征第135页
   ·中国与韩国佛寺钟鼓楼比较第135页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3页
 1. 古籍文献第137-138页
 2. 现代著作类文献第138-140页
 3. 论文类文献第140-142页
 4. 网页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附录 A 图片来源第145-156页
附录 B 第一批至第五批的汉地佛寺钟鼓楼现状表第156-166页
 1. 第一批汉地佛寺第157-158页
 2. 第二批汉地佛寺第158-159页
 3. 第三批汉地佛寺第159-161页
 4. 第四批汉地佛寺第161-162页
 5. 第五批汉地佛寺第162-166页
附录 C 中国汉地佛寺平面图第166-211页
 1. 考古发掘的佛寺平面图第167-170页
 2. 文献及图像资料中的佛寺平面图第170-185页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汉地佛寺平面图(第一批至第五批)第185-21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11-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的弱形式求积元分析
下一篇:南方某市氯胺消毒管网生物稳定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