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国土安全的形势 | 第10-11页 |
·辐射监测系统中的中子测量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以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2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2章 快中子探测技术 | 第13-23页 |
·国土安全对中子探测技术的需求 | 第13-17页 |
·中子测量的需求 | 第13-16页 |
·辐射监测系统对中子探测技术的要求 | 第16-17页 |
·目前已有的快中子探测技术 | 第17-18页 |
·研究基于塑料闪烁体的快中子探测器 | 第18-19页 |
·中子伽马甄别技术 | 第19-20页 |
·高探测效率的实现 | 第20-22页 |
·慢化体与吸收体的体积竞争 | 第20-21页 |
·体积竞争关系的解决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探测器的设计与优化 | 第23-35页 |
·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整体结构 | 第23-24页 |
·最小结构单元 | 第24-25页 |
·材料选择 | 第25-28页 |
·闪烁体 | 第25页 |
·中子吸收体 | 第25-28页 |
·探测器尺寸 | 第28-32页 |
·光导的设计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物理过程与数学方法 | 第35-52页 |
·中子测量的物理过程 | 第35-43页 |
·~(252)Cf 中子源 | 第35-38页 |
·中子的慢化 | 第38-39页 |
·中子的吸收 | 第39-43页 |
·探测效率的模拟 | 第43-45页 |
·相邻信号之间时间间隔的分布 | 第45-50页 |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45-49页 |
·理论公式的模拟验证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实验研究 | 第52-67页 |
·实验系统 | 第52-54页 |
·探测器,中子源和伽马源 | 第52-53页 |
·电子学时间测量系统 | 第53-54页 |
·探测器对伽马源和中子源的能谱响应 | 第54-56页 |
·时间谱的测量 | 第56-57页 |
·由时间谱计算中子及伽马计数率的方法 | 第57-61页 |
·期望无偏的准确测量 | 第57-60页 |
·期望有偏的报警测量 | 第60-61页 |
·中子的本征探测效率 | 第61-62页 |
·中子伽马分辨能力 | 第62-64页 |
·报警测量中的误判率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讨论、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中子俘获的时间常数 | 第67-68页 |
·快电子学对探测器性能提高的帮助 | 第68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 A 天然本底伽马射线测量结果 | 第76-85页 |
附录 B~(113)Cd,~(155)Gd 和~(157)Gd 热中子俘获后的伽马射线 | 第85-110页 |
B.1 ~(113)Cd 热中子俘获后~(114)Cd 的退激过程[B-1] [B-4] | 第85-90页 |
B.2 ~(155)Gd 热中子俘获后~(156)Gd 的退激过程[B-2] [B-4] | 第90-101页 |
B.3 ~(157)Gd 热中子俘获后~(158)Gd 的退激过程[B-3] [B-4] | 第101-1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