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小额信贷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概述 | 第11-16页 |
·小额信贷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2页 |
·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11页 |
·小额信贷的特征 | 第11-12页 |
·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4页 |
·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 | 第12-13页 |
·小额贷款公司的特征 | 第13-14页 |
·小额贷款公司对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14-16页 |
第2章 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6-19页 |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法律制度 | 第16-17页 |
·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法律制度 | 第17页 |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制度 | 第17-19页 |
·监管的法律依据 | 第18页 |
·监管的主体 | 第18-19页 |
第3章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 | 第19-25页 |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 第19-20页 |
·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定位不明确导致法律适用矛盾 | 第19-20页 |
·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定位不明确影响贷款业务的开展 | 第20页 |
·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限制过多 | 第20-21页 |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控制措施非常有限 | 第21-22页 |
·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22-24页 |
·监管依据缺乏统一性和针对性且位阶较低 | 第22页 |
·专门监管部门缺失导致监管职权分配不明 | 第22-23页 |
·行业内部监管机制阙如 | 第23-24页 |
·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征信系统对接难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外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制度保障及其启示 | 第25-33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发展及其制度保障启示 | 第25-28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发展情况 | 第25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主要客户对象 | 第25-26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 第26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主要贷款运营模式 | 第26-27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主要监管模式 | 第27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制度保障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启示 | 第27-28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的发展及其制度保障启示 | 第28-30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的发展情况 | 第28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的主要客户对象 | 第28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的管理结构 | 第28-29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的监管 | 第29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和小城镇信贷部制度保障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启示 | 第29-30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其制度保障启示 | 第30-33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 第30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的运营模式 | 第30-31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的资金来源 | 第31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提供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 第31页 |
·美国社区银行的制度保障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5章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3-41页 |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性质 | 第33-35页 |
·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定位模式阻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 第33-34页 |
·由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改造解决其法律定位问题 | 第34-35页 |
·扩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 | 第35-38页 |
·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存款可能性的思考 | 第36页 |
·小额贷款公司放宽增资扩股方式融资的限制 | 第36-37页 |
·放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 | 第37页 |
·加强政府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 | 第37-38页 |
·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 第38-40页 |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监管 | 第38-39页 |
·建立多元化的监管模式 | 第39页 |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 | 第39页 |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监管体系 | 第39-40页 |
·推行和健全联保方式解决风险控制问题 | 第40页 |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征信平台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