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储氢技术 | 第12页 |
| ·储氢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 第12-14页 |
| ·储氢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 第12-13页 |
| ·储氢材料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储氢材料在镍氢电池上的应用 | 第13页 |
| ·储氢材料在能源储存和能量转换技术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储氢合金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 ·金属配位氢化物 | 第14-19页 |
| ·配位氢化物的吸放氢性能 | 第14-16页 |
| ·构造吸放氢反应改善配位氢化物的储氢性能 | 第16-19页 |
| ·MgH_2与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16-18页 |
| ·MgH_2与LiBH_4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18-19页 |
| ·碱土金属–铝氢化物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Sr_2AlH_7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Mg(AlH_4)_2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实验原料及样品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 ·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 ·Mg(AlH_4)_2的制备 | 第24-25页 |
| ·Mg(AlH_4)_2催化和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25页 |
| ·储氢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 ·P–C–T 装置测试原理 | 第25-26页 |
| ·升温放氢曲线的测试 | 第26页 |
| ·恒温吸放氢曲线的测试 | 第26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6-29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27页 |
| ·Rietveld 全谱图拟合分析 | 第27页 |
| ·热分析(DTA) | 第27-2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Mg(AlH_4)_2的制备及催化改性 | 第29-39页 |
| ·2NaAlH_4–MgCl_2混合物制备Mg(AlH_4)_2 | 第29-31页 |
| ·2NaAlH_4–MgCl_2球磨产物的相组成 | 第29-30页 |
| ·Mg(AlH_4)_2(at NaCl)的放氢性能 | 第30-31页 |
| ·LiAlH_4–MgCl_2, NaAlH_4–MgF_2和LiAlH_4–MgF_2混合物制备 Mg(AlH_4)_2 | 第31-35页 |
| ·2LiAlH_4–MgCl_2球磨产物的相组成及放氢性能 | 第31-33页 |
| ·2NaAlH_4–MgF_2球磨产物的相组成 | 第33页 |
| ·2LiAlH_4–MgF_2球磨产物的相组成 | 第33-35页 |
| ·催化剂对 Mg(AlH_4)_2(at LiCl)放氢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xMg(AlH_4)_2–LiNH_2(x=0.5, 1, 2)复合体系储氢性能的研究 | 第39-54页 |
| ·Mg(AlH_4)_2–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 | 第39-45页 |
| ·Mg(AlH_4)_2–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39-41页 |
| ·Mg(AlH_4)_2–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机理 | 第41-45页 |
| ·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 | 第45-48页 |
| ·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45-46页 |
| ·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机理 | 第46-48页 |
| ·2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 | 第48-53页 |
| ·2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48-50页 |
| ·2Mg(AlH_4)_2–LiNH_2复合体系的储氢机理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Mg(AlH_4)_2–yLiBH_4(y=2, 4 和 6)复合体系储氢性能的研究 | 第54-78页 |
| ·Mg(AlH_4)_2–2LiBH_4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及储氢机理 | 第54-62页 |
| ·Mg(AlH_4)_2–2LiBH_4复合体系的放氢性能 | 第54-56页 |
| ·Mg(AlH_4)_2–2LiBH_4复合体系的再吸氢性能 | 第56-57页 |
| ·Mg(AlH_4)_2–2LiBH_4复合体系的放氢机理 | 第57-59页 |
| ·Mg(AlH_4)_2–2LiBH_4复合体系的再吸氢机理 | 第59-62页 |
| ·原料配比对 Mg(AlH_4)_2–yLiBH_4复合体系储氢性能和机理的影响 | 第62-71页 |
| ·Mg(AlH_4)_2–4LiBH_4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62-64页 |
| ·Mg(AlH_4)_2–6LiBH_4复合体系的储氢性能 | 第64-66页 |
| ·Mg(AlH_4)_2–6LiBH_4复合体系的储氢机理 | 第66-68页 |
| ·Mg(AlH_4)_2改善LiBH_4放氢性能的机制研究 | 第68-71页 |
| ·催化剂对 Mg(AlH_4)_2–4LiBH_4复合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71-76页 |
| ·Mg(AlH_4)_2–4LiBH_4–4mol%TiF_3复合体系的吸放氢性能 | 第71-73页 |
| ·Mg(AlH_4)_2–4LiBH_4–4mol%TiF_3复合体系的吸放氢机理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